寬中散

KUAN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二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胃經 20%
心經 10%
肝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寬中散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止痛化痰的功效,能疏肝理氣,解除胸脘脹滿,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香附、陳皮等共同發揮行氣止痛作用。
  2. 消食導滯:枳殼能消食導滯,對於因飲食不節、積食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麥芽、山楂等共同作用,促進消化,解除食積,達到寬中和胃的效果。

寬中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宣肺利氣: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祛痰止咳的功效。寬中散中常因胸膈滿悶、氣機阻滯而引起消化不良,桔梗可宣暢肺氣,使氣機通暢,有助於改善胸悶、腹脹等症狀。
  2. 利咽開音: 桔梗還具有利咽開音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寬中散中若伴有咽喉不適,桔梗的加入能幫助緩解咽喉腫痛,改善聲音嘶啞,提高療效。

寬中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寬中散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以調節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對身體造成負擔。
  2. 補脾益氣: 甘草能補脾益氣,健脾和胃,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寬中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脘腹脹痛等症狀,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補益脾胃,增強胃腸消化功能的作用。

寬中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和胃: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寬中散旨在治療脾胃不和、脘腹脹滿等症,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從而緩解脹滿不適。
  2. 利水滲濕: 茯苓亦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排除體內濕氣,減少脾胃受阻。寬中散中常配合其他利濕藥物,如白朮、蒼朮等,共同達到健脾利濕、和中開胃之功效。

寬中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寬中散主治脾胃氣滯、胸脘痞悶、嘔吐等症,而半夏能降逆氣,止嘔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厚朴、枳實等協同作用,共奏寬胸理氣、降逆止嘔之效。
  2. 燥濕化痰:半夏兼具燥濕化痰之功。脾胃氣滯,常伴隨痰濕阻滯,影響消化功能。半夏能化痰濕,使氣機通暢,與方中陳皮、茯苓等藥物相配合,共同達到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效果。

寬中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脘腹脹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酸味可收斂肝氣,柔肝止痛,緩解脘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寬中散中多含辛溫之品,如枳實、厚朴等,可燥性散結。白芍性寒,可緩和藥性,防止燥性過強,避免傷及脾胃,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

總而言之,白芍在寬中散中,不僅能緩解脘腹脹痛,還能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更適合於治療脾胃不和、脘腹脹痛等症。

主治功效


寬中散

中藥方劑「寬中散」,主要成分是:枳殼,桔梗,甘草,茯苓,半夏,白芍。

主治功效

  1. 脾胃氣滯:脾胃氣機運行不暢。

  2. 膈塞腹滿:膈肌氣滯,腹脹滿。

  3. 胸脅不利:胸脇部氣滯不通,疼痛不適。

  4. 胃脘疼痛:胃脘部疼痛。

  5. 吞酸嘈雜:胃中酸水湧上,伴有嘈雜不適。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性味甘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益氣生津等功效。

  3. 半夏: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開竅醒神等功效。

  4.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肺、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5. 桔梗:性味辛、苦,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6. 枳殼:性味苦、寒,歸肝經,具有理氣行氣、化痰消痞、除脹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寬中散」具有理氣行氣、化痰消痞、除脹止痛、補氣健脾、寧心安神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膈塞腹滿、胸脅不利、胃脘疼痛、吞酸嘈雜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枳殼1錢,赤芍8分,甘草(炙)8分,當歸1錢6分。
上為散。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寬中散具有理氣寬中、和胃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胃潰瘍下腹脹氣大便秘結心內膜炎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食道炎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寬中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六。 組成:四物湯去川芎、熟地,加生地、枳殼、赤茯苓、甘草。 主治:痘疹,誤用辛熱而致便秘者。

寬中散,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枳殼、桔梗、甘草、茯苓、半夏、芍藥。 主治:脾胃氣滯,膈塞腹滿,胸脅不利,胃脘疼痛,吞酸嘈雜。

寬中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青皮4兩,陳皮4兩,丁香4兩,甘草4兩,朴消4兩,細辛5錢,厚朴2兩(薑汁炒),白豆蔻2兩。 主治:午後二目昏暗。

寬中散, 出處:《活幼口議》卷二十。 組成:四聖湯(白朮、人參、白茯苓、炙甘草)加知母、貝母、烏梅、乾薑。 主治:胸膈煩悶,冷熱不調,痰涎咳嗽,不美飲食,日夜壯熱。

寬中散, 出處:《活人方》卷五。 組成:宣薑2-3斤。 主治:豁痰利氣,溫中散結。主治:多憂多鬱之人,中氣虛寒之體,寒濕痰飲停滯三脘,自嘔惡而成反胃,由噎塞而致關格,兩關脈沉滑,或濡軟無力者。

寬中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十六。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青皮(去白)2兩,縮砂(去皮)2兩,丁香2兩,木香1兩半,甘草(炙)2兩半,陳皮(去白)4兩,香附子(炒去毛)8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炒)8兩,沉香1兩,檳榔2兩。 主治:憂恚鬱結,或作寒熱,遂成膈氣,不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