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生津: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生脈六均湯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津液虧損所致的症狀,如口渴、咽乾、呼吸急促、脈細數等,人參的益氣生津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達到滋陰潤燥、益氣固本之效。
-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生脈六均湯常用於治療肺熱傷津、氣陰不足的疾病,人參的扶正作用能增強機體對病邪的抵抗力,幫助機體恢復正常功能。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益氣固本: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益氣生津、斂肺止咳、固精縮尿之效。生脈六均湯以麥冬、人參滋陰生津,五味子則進一步益氣固本,使氣陰雙補,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氣陰兩虛之症。
二、收斂固澀:五味子性收斂,能固澀肺氣,止咳喘,配合麥冬、人參的滋陰生津,更能有效緩解氣陰兩虛導致的津液不足、肺氣虛弱、咳嗽喘促等症狀。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生脈六均湯主治肺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咳嗽、氣喘、口渴、咽乾等症,麥門冬可補充肺陰,緩解乾燥,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 清熱解毒:麥門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減輕因熱毒引起的肺熱咳嗽、喉嚨疼痛等症狀。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肺: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生脈六均湯以滋陰潤肺為主,加入陳皮可以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使藥力更好地達到肺部,增強滋陰潤肺的效果。
- 燥濕化痰,防止痰阻肺氣: 生脈六均湯主要用於治療陰虛肺燥、津液不足等症,而肺燥易生痰,痰阻肺氣則會加重病情。陳皮能燥濕化痰,疏解肺氣,防止痰濕阻滯,使藥效更顯著。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之效。此方中,生脈散偏於滋陰斂肺,而半夏的加入可有效緩解因肺氣不足、津液虧損引起的氣逆、嘔吐等症狀,使藥效更趨完善。
- 燥濕化痰: 半夏可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生脈六均湯針對肺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咳嗽,而加入半夏則能更有效地清除痰液,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生脈六均湯以滋陰潤肺為主,但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則氣血不足,難以滋養肺陰。茯苓健脾益氣,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氣血生化,為滋陰潤肺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
- 利水滲濕:生脈六均湯常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津液不足所致的燥咳、口渴等症狀。茯苓利水滲濕,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濕化痰,有助於緩解肺燥津傷,改善咳嗽、口渴等症狀。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功效。生脈六均湯主要用於治療氣陰兩虛,症見口渴咽乾、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脈細無力等。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有助於改善氣陰兩虛的症狀。
- 固本培元: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本培元,有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生脈六均湯治療氣陰兩虛,除了補充氣陰外,也需固本培元,以防止疾病的反覆發作。白朮的加入,能起到固本培元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為持久。
生脈六均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及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生脈六均湯中多為滋陰潤肺之品,甘草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更適合患者服用。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例如與麥冬、生地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緩解肺熱燥咳等症狀。
主治功效
生脈六均湯
生脈六均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氣益血的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痘瘡感染使脾臟虛弱而引起腹瀉,並導致大量液體流失,因而感覺口渴。
組成
生脈六均湯由以下八味中藥組成: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的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健脾止瀉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的功效。
功效
生脈六均湯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氣益血的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痘瘡感染使脾臟虛弱而引起腹瀉,並導致大量液體流失,因而感覺口渴。
使用注意事項
生脈六均湯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
總結
生脈六均湯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氣益血功效的中藥方劑,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痘瘡感染使脾臟虛弱而引起腹瀉,並導致大量液體流失,因而感覺口渴。
傳統服藥法
人參、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陳皮、 半夏(薑制)、 茯苓、 白朮(土炒)、 甘草(炙)。
烏梅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脈六均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八。 組成:人參、五味子、麥門冬(去心)、陳皮、半夏(薑制)、茯苓、白朮(土炒)、甘草(炙)。 主治:痘疹脾弱泄瀉,傷津大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