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益氣湯

JIA WEI YI QI TANG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31%
肺經 18%
胃經 17%
心經 15%
腎經 7%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2%
膽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貪眠樂卧,終日徜徉枕席之上,脾氣內傷,遂至風邪襲之,身痛背疼,發熱惡風。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5分,黃耆(蜜炙)1錢5分,白朮(蜜炙)1錢5分,甘草(炙)1錢5分,當歸2錢,川芎8分,砂仁8分,陳皮8分,酸棗仁(炒)8分,升麻(炒)3分,柴胡3分。
養氣血。固胎元,預防墮胎。
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空心服。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耳聾原發性高血壓嗜眠症(嗜睡症)痲風 [漢生氏病]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脫肛黃熱病暈眩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怕冷發燒及發冷全身酸痛怕吹到風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益氣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人參2錢,白朮5錢,甘草1錢,茯苓3錢,陳皮5分,半夏1錢,柴胡1錢。 主治:貪眠樂卧,終日徜徉枕席之上,脾氣內傷,遂至風邪襲之,身痛背疼,發熱惡風。

加味益氣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黃耆1錢,人參1錢,白朮7分,陳皮7分,當歸7分,柴胡1錢,升麻3分,黃柏(酒炒)7分,羌活1錢半,防風5分,甘草5分。 主治:素體怯弱,兼之疲勞,感冒傷寒,頭痛發熱者。

加味益氣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黃耆(蜜炒)1錢,人參1錢,白朮(去蘆)1錢,陳皮1錢,當歸1錢,升麻5分,柴胡5分,木香5分,香附8分,青皮(去瓤)8分,川芎8分,桂枝少許,甘草3分。 主治:氣虛,渾身發麻。

加味益氣湯, 出處:《胎産秘書》卷下。 組成:熟地8錢,炙耆5錢,淡附子4錢,歸身4錢,白朮3錢,菟絲餅3錢,人參不拘,茯苓3錢,升麻7分,川芎1錢5分,淨萸肉4錢,肉桂心1錢,煨薑1錢,龍眼肉5個,黑大豆49粒。 主治:産後宗氣下陷,脫肛。

加味益氣湯, 出處:《會約》卷六。 組成:人參(無參者,以淮山藥3錢代之,或以時下生條參3錢代之)1錢,當歸1錢,甘草(炙)1錢,白朮1錢半,陳皮8分,川芎6分,黃耆(蜜炙)2錢,升麻(蜜炒)3分,柴胡(酒炒)3分,石菖蒲6分。 主治:勞苦太過,氣虛耳聾,或耳鳴眩運,倦怠。

加味益氣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黃耆(蜜炒)1錢5分,人參1錢,白朮(去蘆,炒)2錢,陳皮8分,當歸1錢,柴胡5分,升麻5分,茵陳4分,蒼朮(米泔浸,炒)4分,梔子(炒)4分,豬苓4分,赤茯苓1錢,澤瀉4分,黃連4分,滑石4分,甘草(炙)4分。 主治:五疸,遍身發黃如梔子水染,病延日久,身體黑瘦,四肢沉困,憎寒發熱,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托裏益青湯

相似度 93%

扶正散邪湯

相似度 92%

柴胡六君子湯

相似度 87%

柴芍六君子湯

相似度 87%

托裏清中湯

相似度 85%

金銀六君湯

相似度 85%

香蔻六君子湯

相似度 85%

調胃湯

相似度 85%

倍朮二陳湯

相似度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