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脾飲

KUAI P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24%
膀胱經 12%
肝經 12%
胃經 9%
肺經 8%
腎經 6%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快脾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補血調經: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補血活血之效,可改善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而快脾飲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氣血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月經不調等病症,當歸的加入可起到補血調經,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女性經期不適的作用。
  2.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緩解因脾虛溼困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綜上所述,快脾飲中加入當歸,不僅可補血調經,更可活血化瘀,改善脾胃功能,使其整體功效更加全面。

快脾飲中包含神麴,主要是因為神麴具有以下功效:

  1. 消食化積: 神麴能消食化積,健脾開胃,有助於解決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與快脾飲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調中和胃: 神麴能調節脾胃功能,緩解胃痛、腹脹等症狀,對於因脾胃失調引起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快脾飲中加入神麴,可以有效提升藥方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效果,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快脾飲中包含紫蘇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紫蘇梗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快脾飲主要針對肝脾不和、氣滯血瘀導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而紫蘇梗的疏肝解鬱作用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行氣化濕:紫蘇梗還具有行氣化濕、止咳化痰的作用。快脾飲中常配合其他化濕理氣藥物,共同達到消食導滯、化痰止咳的效果。紫蘇梗的加入,可以加強化濕行氣作用,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快脾飲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快脾飲針對脾虛濕困所致的症狀,如腹脹、納呆、便溏等,赤茯苓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消化功能,達到健脾利濕的目的。
  2. 寧心安神:赤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脾虛濕困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快脾飲中加入赤茯苓,不僅能健脾利濕,還能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從而全面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快脾飲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脾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治療熱病、血熱妄行、肝鬱氣滯等症。快脾飲以治脾胃濕熱為主,牡丹皮的清熱涼血作用,能有效緩解濕熱所致的口苦、煩躁、舌苔黃膩等症狀。
  2. 疏肝解鬱: 牡丹皮還有疏肝解鬱之功效,能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脾胃失調常伴隨肝鬱氣滯,牡丹皮能疏肝解鬱,促進脾胃氣機的正常運行,進一步加強快脾飲治療脾胃濕熱的作用。

快脾飲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陽氣升發,改善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藥性,協調作用:快脾飲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利濕、和胃止瀉的作用,而乾薑則能溫脾散寒,促進藥效發揮,使藥物更好地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快脾飲」

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紫蘇梗:解表散寒、理氣寬中、降氣平喘。
  •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產後痢疾。

方劑組成介紹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神麴: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 紫蘇梗: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寬中、降氣平喘等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快脾飲」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解表散寒、理氣寬中、降氣平喘、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產後痢疾。

傳統服藥法


香茸、紫蘇、草果(去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炒)、青皮(去瓤)、陳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湯泡7次)、麥糵(炒)、烏梅(去核)各等分。
秋間,去香茸,加乾薑半兩同煎。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忽冷忽熱

相同名稱方劑


快脾飲, 出處:《古方匯精》卷三。 組成:當歸1錢,建曲1錢,夏曲1錢,老蘇梗4分,赤苓塊2錢,丹皮8分,藿梗6分,淡乾薑2分,炙草3分。 主治:産後痢。

快脾飲,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香茸、紫蘇、草果(去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炒)、青皮(去瓤)、陳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湯泡7次)、麥糵(炒)、烏梅(去核)各等分。 主治:伏暑傷脾,寒熱往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