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安胃丸中包含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健胃: 神麴為麥芽的發酵產物,富含澱粉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澱粉,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胃脹、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提高胃腸功能。
- 理氣和胃: 神麴性溫,入脾胃經,能理氣消積,和胃降逆,有助於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神麴在安胃丸中,起到消食健胃、理氣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增強食慾。
安胃丸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和胃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胃痛常因氣血虛弱、脾胃失調引起,而當歸補血養血,能促進脾胃氣血運行,緩解胃痛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安胃丸通常包含多種中藥,當歸能調和藥性,使各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當歸能與白芍、甘草等藥材配合,共同起到養血柔肝、和胃止痛的作用。
安胃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補氣健脾的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寧神安神等功效。對於胃虛氣弱、脾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人參可以起到補益脾胃、增進食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功能,緩解胃痛等不適。
此外,人參還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胃痛伴有心神不安、失眠等症,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安胃丸中加入人參,有助於整體提升藥效,更好地達到安胃止痛的效果。
安胃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和胃止嘔: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和胃止嘔等功效。對於胃虛寒、脾氣虛弱引起的胃痛、反胃、嘔吐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溫中和胃,有助於緩解不適。
2. 固澀止瀉,兼顧脾胃虛弱: 白朮亦有固澀止瀉的作用,能收斂脾胃,防止津液外泄。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白朮能固澀腸胃,促進消化吸收。
因此,白朮在安胃丸方劑中扮演著健脾益氣、和胃止嘔、固澀止瀉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胃痛、反胃、嘔吐等症狀。
安胃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止嘔降逆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散寒止嘔。對於因寒邪犯胃導致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乾薑能有效驅寒止嘔,起到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的作用。
此外,乾薑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進一步緩解胃部不適。因此,乾薑在安胃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溫暖脾胃,緩解胃寒,達到安胃止嘔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安胃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腸胃虛弱」所致諸症,其病機核心在於脾胃氣虛,兼挾寒濕或冷熱客搏。其症狀可分三類:
- 氣虛失運:腹中疼痛、水穀不化、肌體羸瘦、虛困無力,此因脾胃運化無力,升降失常。
- 寒濕或冷熱錯雜:便下赤白(痢疾)、後重頻滑(裡急後重)、腸鳴,反映濕濁滯留腸道,氣機壅塞。
- 胃氣上逆:嘔哕、減食,乃胃失和降,濕濁上泛所致。
此方針對「虛中夾實」之證,以補益脾胃為本,兼化濕行氣、溫中止瀉,使正氣復而邪濁去。
組成與治療原理
補益脾胃:
-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君子湯基礎):益氣健脾,恢復中焦運化之功。
- 半夏曲:化痰和胃,助降逆止嘔。
行氣化濕:
- 木香、檳榔、丁香:辛溫行氣,破滯除滿,兼能調暢氣機以止後重。
- 藿香、枇杷葉:芳香化濕,和胃降逆,針對嘔哕腸鳴。
- 黃橘皮(陳皮):理氣燥濕,協半夏化痰。
溫中固澀:
- 肉豆蔻:溫中澀腸,針對久利滑脫、水穀不化。
配伍邏輯:
本方以四君子湯打底,固守脾胃正氣;輔以行氣藥(木香、檳榔)解腸道氣滯,搭配溫中(丁香、肉豆蔻)與化濕(藿香、陳皮)之品,標本兼治。尤其「檳榔配木香」能緩後重,「肉豆蔻配人參」可止滑瀉,反映「補而不滯、溫而不燥」之思路,契合虛弱夾濕之複雜病機。
推論功效:
綜合藥性,此方應具 健脾益氣、溫中化濕、行氣止瀉 之效,適用於慢性痢疾、消化不良或脾胃虛寒兼氣滯之腹瀉,尤其適合病程日久、虛實夾雜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分,白朮1分,茯苓1分,木香1分,檳榔1個,枇杷葉1兩,藿香1兩,半夏曲1兩,黃橘皮1兩,甘草1分,丁香1分,肉豆蔻2個。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以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胃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脹、腹痛、便溏等。因此,在服用安胃丸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胃丸, 出處:《吳鞠通醫案》卷三。 組成:薑半夏8錢,川椒炭6錢,廣皮5錢,雲苓塊6錢,烏梅肉4錢,生薑5錢。 主治:嘔吐不食已久,六脈弦細而弱。
安胃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好青州白丸子30粒,好金液丹30粒,全蠍1枚(去刺),麝香少許。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吐瀉不止,危不可治。
安胃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五。 組成:白朮5錢,乾薑(炮)3錢,大麥糵(炒)5錢,陳皮3錢,青皮2錢,白茯苓(去皮)2錢,縮砂2錢,木香1錢半。 主治:溫中補氣,安胃進食。主治:寒邪傷胃。
安胃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人參1分,白朮1分,茯苓1分,木香1分,檳榔1個,枇杷葉1兩,藿香1兩,半夏曲1兩,黃橘皮1兩,甘草1分,丁香1分,肉豆蔻2個。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嘔逆惡心,腹脅膨脹。
安胃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神曲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白朮1兩,乾薑1兩。 主治:腸胃虛弱,內挾寒濕,邪正相攻,腹中疼痛,大便水谷不消,或冷熱客搏,便下赤白,後重頻滑,無復節度,虛困無力,肌體羸瘦,下利既久,脾胃增虛,嘔噦腸鳴,全減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