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駐車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駐車丸主要用於治療因心火亢盛、熱毒上炎導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黃連可以清心降火,抑制熱毒蔓延,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2. 抑制細菌: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繁殖,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駐車丸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加速口腔潰瘍的癒合。
駐車丸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固攝精血:阿膠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止血固精的功效。駐車丸常用於治療因腎氣不足、精血虧虛導致的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狀,阿膠可補充精血,固攝精氣,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阿膠性潤,可中和方劑中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避免對胃腸造成刺激,也更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
駐車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益氣血、調和脾胃,其組成中包含當歸。當歸被譽為“血中之榮”,是中草藥中重要的補血藥材之一,具有活血、調經和滋養作用。駐車丸中加入當歸,能夠有效增強方劑的補血效果,幫助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疲倦、面色蒼白及月經不調等。
此外,當歸還有潤腸的功能,能夠協助改善腸道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強化方劑的整體效果。在駐車丸的配方中,當歸可與其他藥材 synergistically 發揮作用,達到調和的效果,從而增強全身的氣血循環。基於其多方面的療效,當歸在駐車丸中的使用是經過長期臨牀實踐的結果,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在治療上強調的整體觀念與辨證施治的原則。
駐車丸中包含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駐車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呃逆、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狀,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駐車丸中除了乾薑,還包含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乾薑可以與這些藥物相配合,增強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乾薑可以與半夏相配,增強其止嘔的效果;與陳皮相配,增強其理氣健脾的效果。
駐車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化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駐車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溼熱、小便不利等症,赤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水分代謝,有助於改善排尿不暢,緩解濕熱症狀。
- 消腫止痛: 赤茯苓也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駐車丸中常含其他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材,赤茯苓的加入可協同作用,增強消腫止痛效果,緩解疼痛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駐車丸主治「下痢赤白,腹痛甚者,及休息痢;或陰虛勞嗽而爲痢者」,其功效核心在於:
- 調治痢疾:
- 「下痢赤白」指濕熱蘊結腸道,氣血失調所致痢疾(赤痢為熱傷血分,白痢為濕傷氣分)。
- 「休息痢」指痢疾時發時止,多因正虛邪伏、脾腎兩虛或陰血耗傷,纏綿難愈。
- 緩解腹痛:方中多味藥物具溫通、行氣、活血之效,針對痢疾伴隨的氣血瘀阻腹痛。
- 陰虛勞嗽兼痢:此證屬虛實夾雜,陰虛內熱耗傷肺腎,兼夾濕熱下注成痢,方中養陰與祛濕並用,標本兼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藥物分類與配伍思路
① 祛風濕、通經絡(針對氣血瘀滯與外邪):
- 獨活、羌活:祛風勝濕,善治下半身痺痛,兼解表邪。
- 川烏:溫經散寒止痛,破除沉寒痼冷,針對頑固腹痛。
- 海桐皮、五加皮:祛濕通絡,舒筋活絡,輔助緩解痢疾腹痛拘急。
- 防風、白芷:散風除濕,升陽止瀉,風能勝濕,間接治痢。
② 養陰清熱(針對陰虛勞嗽與血熱):
- 生地、沙參:滋陰涼血,養肺胃之陰,治陰虛內熱或痢久傷陰。
- 蒺藜:疏肝平肝,助調暢氣機,防陰虛肝風內動。
③ 健脾滲濕(針對濕濁下注):
- 米仁(薏苡仁):健脾滲濕,清熱排膿,治腸癰下痢。
- 木瓜:化濕和胃,舒筋活絡,緩解濕盛之腹痛。
④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 牛膝:引血下行,通利關節,助藥力直達下焦。
- 細辛:溫通散寒,止痛止嗽,兼治陰寒腹痛與肺寒咳嗽。
- 甘草節: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節專治癰疽痢毒。
(2)治療機制推論
- 風濕並治,調和氣血:風藥(羌活、防風)升清陽以化濕,配合活血通絡藥(牛膝、川烏)疏通腸道氣血,緩解腹痛下痢。
- 滋陰不礙濕:生地、沙參養陰而配伍大量祛濕藥,避免滋膩戀邪,適合陰虛夾濕之證。
- 酒煎與五加皮:酒行藥勢,五加皮浸酒增強祛風濕、強筋骨之效,丸劑緩圖,適合久痢正虛者。
(3)方名「駐車」之意
「駐車」喻指「停駐瀉痢如車之止」,暗含「止痢」功效。另考《千金要方》駐車丸以黃連、阿膠為主,治陰虛熱痢;而此方側重風濕痺痛與痢疾並治,或為同名異方,反映「駐車」廣義止痢概念。
三、綜論
此方以祛風濕、通經絡為框架,輔以養陰健脾,適合痢疾兼見風濕阻絡(關節痛、腹痛拘急)或陰虛濕熱交雜之證,體現「通因通用」與「標本同治」思路,非單純固澀止痢,而是通過調動氣血、祛除病因而達止痢效果。
傳統服藥法
獨活5錢,川烏5錢,沙參5錢,生地5錢,蒺藜5錢,白芷5錢,木瓜5錢,海桐皮5錢,米仁1兩,羌活1兩,防風1兩,細辛1兩,甘草節1兩,牛膝1兩。
上為末,用五加皮浸酒煎汁為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駐車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駐車丸, 出處:《全幼心鑑》卷四。 組成:百草霜2錢,巴豆(煨熟,去殼、心、膜、油)。 主治:嬰孩小兒赤白痢不止。
駐車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引《禦醫撮要》。 組成:黃連4兩,乾薑4兩,當歸3兩半,阿膠3兩,烏梅3兩半。 主治:調和寒熱,止泄痢,兼除腹中諸疾。主治:痢疾。
駐車丸, 出處:《集驗良方》卷三。 組成:川連(酒炒)3兩,當歸(酒洗)3兩,烏梅肉1兩5錢,真阿膠1兩5錢(蛤粉炒珠),炮薑1兩5錢。 主治:一切久痢,紅白不止,口乾發熱,飲食無味。
駐車丸,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川黃連(炒)3兩,真阿膠(蛤粉炒)1兩半,當歸1兩半,乾薑(炒黑)1兩,赤茯苓(去皮)1兩。 主治:下痢赤白,腹痛甚者,及休息痢;或陰虛勞嗽而爲痢者。
駐車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獨活5錢,川烏5錢,沙參5錢,生地5錢,蒺藜5錢,白芷5錢,木瓜5錢,海桐皮5錢,米仁1兩,羌活1兩,防風1兩,細辛1兩,甘草節1兩,牛膝1兩。 主治:歷節痛痹,寒濕腳氣抽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