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降火湯

QING PI JIANG 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5%
心經 15%
胃經 14%
脾經 12%
膀胱經 7%
腎經 7%
膽經 3%
大腸經 2%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證,例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皮膚發紅、目赤腫痛等。
  2. 解毒消腫: 牡丹皮能解熱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例如丹毒、癰疽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牡丹皮,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達到治療脾胃濕熱、內熱熾盛等症狀的目的。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善於清泄肺胃之熱,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口苦口乾、舌苔黃膩、小便赤黃、腹脹便溏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此外,黃芩還能清解膽火,對於目赤腫痛、耳鳴眩暈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在清脾降火湯中加入黃芩,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瀉火降燥,達到清脾降火的功效。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養血柔肝,緩解肝火上炎: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當脾胃積熱、肝火上炎時,白芍可滋陰降火,緩解肝氣鬱結,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緩和藥性,協調藥效:清脾降火湯常配伍一些寒涼之品,如黃連、黃芩等,白芍的酸味可緩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同時也能協調其他藥物,使藥效更加和緩、持久。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祛風止癢之功。清脾降火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內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等症。防風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改善上述症狀。
  2. 引藥入脾,增強療效:清脾降火湯以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為主要功效。防風作為引經藥,能引導藥物之力直達脾胃,增強藥物療效,使清熱利濕作用更加顯著。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因脾虛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從而降低火氣上升。
  2. 燥濕利水: 白朮能燥濕利水,去除體內濕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減少濕熱蘊積,從而達到清熱降火的效果。

白朮在清脾降火湯中起到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降火的效果。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將體內過多的濕熱排出,有助於清熱降火。同時,豬苓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緩解濕熱所引起的口苦、口渴、尿赤等症狀。

因此,在清脾降火湯中加入豬苓,可起到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清熱降火的目的。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消脹: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脹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降低體內濕熱。
  2. 健脾消積,降火除煩:青皮亦具健脾消積作用,能幫助消化吸收,減少脾胃積熱,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脾降火的效果,改善因濕熱內蘊所致的口苦、口渴、煩躁、失眠等症狀。

因此,青皮在清脾降火湯中,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減少濕熱蘊積,達到清熱利濕、降火除煩之效。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對於脾胃積熱引起的口苦口乾、煩躁易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疏散風熱: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薄荷的加入,不僅能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更能起到疏風解表的效果,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脾降火、改善症狀的效果。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效。脾濕蘊熱,常會導致口苦口乾、尿黃、舌苔厚膩等症狀。澤瀉能利水滲濕,將濕熱排出體外,有助於清熱降火,改善脾胃濕熱症狀。

二、健脾利水:脾主運化,濕邪困脾,則脾失健運,水濕停滯。澤瀉能健脾利水,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促進水液代謝,減輕脾胃負擔,進一步增強清熱降火的效果。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脾虛則血虛,血虛則肝失濡養,易出現肝火旺盛。當歸能補血養血,滋陰柔肝,起到平衡肝脾,緩解肝火的作用。
  2. 協調藥性:清脾降火湯多以清熱瀉火為主,一些藥材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當歸性溫,能中和寒涼藥性,防止藥性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同時還能增強藥效,使清熱降火效果更佳。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脾胃積熱,常表現為口乾舌燥、心煩易怒,生地黃可清瀉心火,降肝火,緩解這些症狀。
  2. 滋陰潤燥: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脾胃陰液,緩解脾胃燥熱所致的口渴、便祕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陰虛火旺的患者,生地黃的滋陰潤燥作用能有效改善體質。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利用其苦寒之性,清熱瀉火,以達到降火的效果。

黃連味苦,入心、胃經,具有清心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在清脾降火湯中,黃連主要針對脾胃積熱、心火亢盛等症狀。它可以清熱降火,使脾胃恢復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清熱解毒、降火止瀉的作用。同時,黃連還可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腹瀉。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排膿之功效。脾胃濕熱易導致咽喉腫痛,痰多粘稠,桔梗能宣散肺氣,利咽開音,幫助痰液排出,緩解咽喉不適。
  2. 升提中氣: 桔梗有升提中氣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才能更好地消解濕熱,達到清脾降火的目的。

總而言之,桔梗在「清脾降火湯」中起到宣肺利咽、升提中氣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整體藥效的提升。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健脾利濕:赤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脾胃濕熱,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清脾降火的效果。
  2. 寧心安神:赤茯苓還有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因脾胃濕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

因此,赤茯苓在清脾降火湯中,既可促進脾胃功能,又可緩解心神不寧,有助於整體改善濕熱症狀。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潤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清脾降火湯多用於脾胃濕熱、心煩口渴等症狀,麥門冬可滋陰降火,緩解熱證所致的口渴、心煩等症狀,並輔助清熱瀉火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清熱生津: 麥門冬能促進津液生成,並可清熱解毒,使體內熱邪得到有效清除,從而達到降火的作用。同時,麥門冬還能緩解因熱邪損傷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等症狀。

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

玄參味苦甘,性寒,入心、肺、腎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瀉心火,降肺火,並可滋陰潤燥,涼血止血,對於因心火亢盛、肺熱咳嗽、陰虛火旺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煩躁易怒、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清脾降火湯中加入玄參,可增強其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脾胃積熱、心火亢盛、陰虛火旺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清脾降火湯 」

「 清脾降火湯 」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清熱瀉火、健脾利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失眠多夢、便祕、咽喉腫痛、咳嗽、上齶生瘡等。

組成

清脾降火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包括: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
  •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
  •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
  • 赤茯苓:利水滲溼、清熱解毒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功效

清脾降火湯具有清熱瀉火、健脾利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如:

  • 脾虛火灼:脾臟虛弱,導致火熱上炎。症狀包括口乾舌燥、面色發紅、失眠多夢、便祕等。
  • 外感風熱:風邪熱邪侵襲人體,導致咽喉腫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
  • 咽喉刺痛:咽喉部疼痛,如針刺般。
  • 脾經積熱:脾經鬱熱。症狀包括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
  • 上齶生瘡:上顎部生瘡。症狀包括疼痛、潰瘍、出血等。
  • 似粟如珠,或黃或白:瘡疹如粟米或珍珠大小,呈黃色或白色。
  • 口中腥臭:口中發出腥臭味。
  • 手足怕冷,身體畏寒:手足畏寒,身體怕冷。

用法

清脾降火湯通常以煎服的方式服用。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服用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事項

  • 清脾降火湯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應避免服用清脾降火湯。
  • 兒童、老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脾降火湯。

總結

清脾降火湯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清熱瀉火、健脾利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失眠多夢、便祕、咽喉腫痛、咳嗽、上齶生瘡等。服用清脾降火湯應遵醫囑,並注意飲食禁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脾降火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肺炎支氣管炎口臭怕冷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清脾降火湯,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上。 組成:丹皮1錢,黃芩1錢,白芍1錢,防風1錢,白朮1錢,豬苓1錢,青皮7分,薄荷7分,澤瀉7分,當歸1錢2分,生地2錢,黃連5分,桔梗1錢5分,赤茯苓1錢5分,麥冬1錢5分(去心),元參1錢5分。 主治:脾虛火灼,外感風熱,咽喉刺痛。脾經積熱,上齶生瘡,似粟如珠,或黃或白,口中腥臭,手足怕冷,身體畏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