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散

GOU Q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腎經 50%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枸杞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相輔相成,清熱降火: 枸杞性甘溫,補腎益精,而地骨皮性寒,清熱涼血,二者搭配,可有效平衡藥性,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清熱降火,達到滋陰降火、養肝明目的效果。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地骨皮入肝經,能清肝熱,而枸杞入腎經,能滋陰補腎,二者相配,能更好地疏肝解鬱,滋陰降火,對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口乾舌燥等症,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枸杞散主治功效分析

可以分析出枸杞散的兩種不同配方及其治療原理:

方劑一 (出自《聖濟總錄》關於痔疾的記載)

組成: 枸杞根、地龍(搗)

主治: 痔疾

治療原理分析:

  • 枸杞根: 古文中雖未明確指出枸杞根的功效,但結合現代中藥學知識以及另一方劑中枸杞子的功效,推測枸杞根可能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
  • 地龍: 即蚯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利尿等功效。在痔疾的治療中,地龍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除炎症,通絡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利尿作用則可能有助於減輕水腫。

此方劑中,枸杞根與地龍合用,可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從而緩解痔疾的症狀。

方劑二 (出自《聖濟總錄》關於去風潤肌的記載)

組成: 蒼朮(米泔浸泡處理)

主治: 去風潤肌,壯筋骨,進飲食

治療原理分析:

  • 蒼朮: 是一味重要的燥濕健脾藥,具有祛風散寒、燥濕健脾、明目等功效。古文記載中特別強調了蒼朮的炮製方法,即用米泔水浸泡、蒸製、焙乾等工序,這樣的炮製方法可以增強其健脾燥濕的功效,並可能減輕其辛燥之性。

此方劑以蒼朮為主藥,經過特殊的炮製方法,使其發揮祛風散寒、燥濕健脾的功效,從而達到去風潤肌、壯筋骨、促進食慾的作用。古文中還提到“能引腹中成術人”,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也反映了古人對蒼朮功效的高度認可。

總結: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兩種“枸杞散”,其組成和功效完全不同。一方以枸杞根和地龍為主,主要用於治療痔疾;另一方則以炮製後的蒼朮為主,主要用於去風潤肌、壯筋骨、進飲食。這體現了中醫學中“同名異方”的現象,也反映了中藥配伍和炮製方法對藥物功效的重要影響。

傳統服藥法


枸杞根(正月採,洗去土,陰乾)。
去風潤肌,壯筋骨,進飲食。
上杵為末。
每服3錢匕,空心、日午、夜臥各1服,水調下,或溫酒亦得。連服1季。又於4月採苗,5月服;7月採葉,8月服,10月採子,11月服,余法同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枸杞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組成:枸杞根、地龍(搗)。 主治:痔疾。

枸杞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七。名見《普濟。 組成:枸杞葉少許,鹽少許。 主治:犬咬傷。

枸杞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 組成: 枸杞散(《聖濟總錄》卷一九八。)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組成:枸杞根(正月採,洗去土,陰乾)。主治:去風潤肌,壯筋骨,進飲食。 。 主治:去風潤肌,壯筋骨,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