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蟲散

試蟲散

SHI CH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腎經 20%
三焦經 10%
肝經 10%
胃經 10%
脾經 10%
小腸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試蟲散中包含地骨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解毒之功效。試蟲散用於治療蟲積腹痛、發熱、口渴等症,地骨皮可清熱解毒,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並輔助驅蟲。

二、滋陰潤燥: 地骨皮亦能滋陰潤燥,對因蟲積導致的陰虛內熱、口乾舌燥等症,具有一定緩解作用。

因此,試蟲散中加入地骨皮,可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之功效,有助於治療蟲積腹痛及相關症狀。

試蟲散中包含芒硝,主要是因為其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蟲積腹痛、大便不通、口臭、身熱、腹脹等症狀,芒硝能起到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患者症狀。

此外,芒硝也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對於某些蟲積引起的腹部腫塊,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試蟲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五痔痛甚」,即針對痔瘡(內痔、外痔等)引起的劇烈疼痛。古人認為痔瘡的形成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蟲蝕瘡瘍」有關,此方透過外敷(坐藥)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殺蟲止痛」「清熱解毒」為主要目標。方中特別強調「試蟲」——若痔瘡因蟲蝕所致,敷藥後可見蟲出;無蟲則緩解疼痛,體現古代對痔瘡病因的多元解釋。


二、組成邏輯與推測功效

  1. 臭椿根(兩)

    • 性味苦澀寒,歸大腸、肝經。
    • 傳統功效:清熱燥濕、收斂止血、殺蟲。
    • 推測作用:針對痔瘡濕熱腫痛,能清大腸濕熱,減少局部炎症;其殺蟲特性呼應「試蟲」之效。
  2. 地骨皮(兩)

    • 性味甘寒,歸肺、肝、腎經。
    • 傳統功效:涼血退虛熱,清瀉肺火。
    • 推測作用:痔瘡疼痛與血熱有關,地骨皮能涼血解毒,改善局部充血腫痛。
  3. 景天(陰乾,兩)

    • 性味苦酸寒,歸心、肝經。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止血消腫。
    • 推測作用:外用可緩解痔瘡發炎與出血,加強清熱消腫之效。
  4. 馬牙消(一兩)

    • 即芒硝之粗者,性味鹹苦寒,歸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清熱消腫。
    • 推測作用:外用能軟化痔核、減輕局部硬結,其寒性助清熱止痛。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豬肉載藥」外敷,結合四藥特性,推測其作用機制如下:

  1. 清熱解毒:臭椿根、地骨皮、景天協同清大腸濕熱,減輕痔瘡充血腫痛。
  2. 殺蟲止癢:臭椿根殺蟲,馬牙消滲濕,針對古人所疑之「蟲蝕」病因。
  3. 斂瘡消腫:景天止血,臭椿根收斂,馬牙消軟堅,助痔核縮小。
  4. 局部滲透:豬肉為載體,使藥性緩釋於患處,避免內服寒涼傷胃。

整體而言,此方側重外用直接作用,適合濕熱型痔瘡急性期,以清熱、殺蟲、消腫為核心思路。

傳統服藥法


臭椿根2兩,地骨皮2兩,景天(陰乾)2兩,馬牙消1兩。
上為細散。
用精豬肉一大片,摻藥3錢匕在肉上,就上坐一二時,起看有蟲即去,無即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試蟲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臭椿根2兩,地骨皮2兩,景天(陰乾)2兩,馬牙消1兩。 主治:五痔痛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