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泥膏

JIN N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泥膏中含有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2. 促進滲出物排出:芒硝具有引流作用,可促進傷口滲出物的排出,加速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金泥膏中芒硝的加入,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及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症。

主治功效


金泥膏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金泥膏,源自《萬氏家抄濟世良方》,是一款外用中藥方劑,主要針對小兒及成人之各種無名腫毒、焮熱、丹瘤、熱瘭、濕爛等症。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金泥膏主要功效可歸納如下:

  • 治小兒一切無名腫毒,焮熱,諸般丹瘤,熱瘭濕爛: 描述了金泥膏的主要應用範疇,針對小兒各種原因不明的皮膚腫脹、發紅灼熱、丹毒樣皮疹、熱性水泡以及濕疹潰爛等症狀。
  • 亦治大人: 表明此方劑不僅限於兒童使用,成人亦可應用。
  • 治丹毒發作: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中還提到了丹毒的急救處理,以及慎火草、蚯蚓泥等外用方法,暗示金泥膏可能也用於丹毒的治療。
  • 治小兒赤瘤熱毒鬱結肉間,發於皮膚,赤如瘤色: 描述了金泥膏對於小兒因熱毒鬱結於肌肉之間,導致皮膚出現紅色瘤狀突起的病症亦有療效。
  • 治傷寒邪熱乘心,兼發驚病: 《幼幼新書》中提及金泥膏方可治療傷寒邪熱侵犯心臟,伴隨驚悸等症狀。這說明金泥膏可能具有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的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金泥膏主要由陰地蚯蚓糞和朴硝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這兩味藥材的功效來理解:

  • 蚯蚓糞(地龍糞): 性味鹹、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根據《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的記載,蚯蚓糞本身就可單獨用於治療丹毒、熱毒等症。在金泥膏中,它主要發揮清熱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熱毒引起的皮膚腫脹、發紅有良好的效果。
  • 朴硝(芒硝): 性味苦、鹹、寒,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清熱消腫的功效。在金泥膏中,朴硝的用量較多,其主要作用是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此外,朴硝外用還具有一定的吸濕作用,對於濕爛性的皮膚病變有助於收斂乾燥。

綜合作用: 金泥膏中,蚯蚓糞和朴硝合用,增強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通過外敷患處,藥物直接作用於病灶,迅速緩解熱毒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並促進濕爛病灶的收斂和癒合。

總結而言,金泥膏是一款針對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變的外用方劑,其組成的兩味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小兒及成人的無名腫毒、焮熱、丹瘤、熱瘭、濕爛等症狀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菖蒲(一寸九節者用) 遠志(去心) 鈎藤各一兩 人參(去蘆頭) 龍膽草 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細末) 水銀一分 牛黃(別研) 麝(研)各1錢 金箔二十片
將水銀研如泥,與諸藥一處拌勻,用蜜半斤,酥4兩,用銀鍋或石鍋中,先入水2升,除出金泥,酥,蜜外,先入諸藥,慢火熬至1升,新綿濾去滓,方再下酥,蜜、金泥攪勻,用柳枝不住手攪,熬成膏,用瓷盒盛。
每服1豆大,薄荷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金泥膏,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陰地蚯蚓糞(少),朴硝(多)。 主治:小兒一切無名腫毒,焮熱,諸般丹瘤,熱瘭濕爛。亦治大人。

金泥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四引張渙方。 組成:菖蒲(一寸九節者用)1兩,遠志(去心)1兩,鉤藤1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龍膽草半兩,甘草(炙)半兩(上爲細末),水銀1分,牛黃(别研)1錢,麝(研)1錢,金箔20片。 主治:傷寒邪熱乘心,兼發驚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