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松塗方

DI SONG TU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地松塗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地松塗方多用於治療外傷瘀腫、疼痛等症,芒硝可幫助消散瘀血,減輕腫脹,緩解疼痛。
  2. 引藥入經:芒硝具有較強的穿透力,能將藥物引導至患處,促進藥效發揮。在地松塗方中,芒硝可將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引入皮下組織,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地松塗方主治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中記載,地松塗方主要用於治療漆瘡。此方劑組成簡單,僅由地松與芒硝兩味藥物構成,體現了古代醫家簡潔有效的用藥思路。

地松,性味未知,但從方中用法判斷,應為外用藥材,取其汁液與芒硝合用。芒硝,性寒味鹹,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潤燥通便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其「除腸胃宿垢,破堅結,散癰腫」,可知其外用亦有消腫止痛之功。

從《聖濟總錄》其他治療漆瘡的方劑來看,如鐵漿、柳葉湯、黃櫨湯、豬膏、蟹黃等,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為原則。而地松塗方,則可視為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加強。漆瘡,乃因接觸漆樹汁液所致的皮膚炎症,多見紅腫、瘙癢、甚至起水泡等症狀。地松在此方中的作用機制不明,但可推測其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方中取其汁液,應是為了更易發揮藥效。芒硝則以其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功效,消散瘡瘍紅腫熱痛,並輔助地鬆解除漆毒。兩藥合用,地松之功得芒硝之助,芒硝之力因地松更達病所,共同達到治療漆瘡的目的。

綜上所述,地松塗方通過地松與芒硝的協同作用,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要治療機制,達到緩解漆瘡紅腫熱痛、促進皮膚恢復的效果。雖方劑簡潔,卻體現了古代醫家對病因病機的深入理解以及靈活運用藥物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漆姑草(搗汁)2分,芒消1分。
和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地松塗方, 出處:《外台》卷二十九引《必效方》。 組成:漆姑草(搗汁)2分,芒消1分。 主治:漆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