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散

XIANG G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格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芒硝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熱毒蘊結導致的癰疽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香格散本身即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方劑,芒硝的加入能加強其清熱瀉火之功。
  2. 引藥下行,促進排毒: 芒硝性滑,能引藥下行,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減輕局部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香格散治療的癰疽腫毒多為熱毒壅盛,芒硝的加入可促進毒素排出,更有效地消腫止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格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芒硝(一兩)

古代主治

五種淋疾:勞淋、血淋、氣淋、熱淋、石淋及小便不通。

治療原理分析

從《雞峰普濟方》的記載可以看出,「香格散」主要針對淋證,包含勞淋、血淋、氣淋、熱淋,以及小便不通等症狀。

芒硝

方中僅用芒硝一味藥,其主要功效為瀉下通便、消腫利尿。芒硝性味鹹、苦、寒,歸胃、大腸經。

各淋證的針對性治療

  • 勞淋:勞倦虛損導致的小便不出,小腹急痛。芒硝瀉下通便,配以葵子末煎濃湯,並在通後服補虛丸,且需慎將息,體現了攻補兼施的治療思路。

  • 血淋:小便不出,時時下血,疼痛滿急。芒硝配冷水調下,取其清熱瀉火之功。

  • 熱淋:小便赤色,淋瀝不快,臍下急痛。同樣用芒硝配冷水調下,以清熱利尿。

  • 氣淋:小腹滿急,尿後常有餘瀝。芒硝配木通湯,木通利小便、清心火,與芒硝的利尿作用相輔相成。

綜合分析

「香格散」以芒硝為君藥,針對不同類型的淋證,選用不同的湯劑送服,以增強療效。芒硝的瀉下通便、消腫利尿作用,是治療淋證的基礎,而不同的湯劑則針對不同淋證的病機,進行辨證施治。

總體而言,「香格散」的治療原理是以芒硝的瀉下利尿作用為主,通過疏通水道,排除體內濕熱瘀滯,從而達到治療淋證的目的。同時,根據不同淋證的病機,選用不同的湯劑送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消石1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諸淋各依湯使如後:勞淋者,用葵子末煎濃湯調下;血淋、熱淋者,並用冷水調下;氣淋者,用木通湯放溫調下;石淋者,將藥末先入銚子內,用紙隔炒至紙焦為度,再研令極細,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香格散,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消石1兩。 主治:五種淋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