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地骨皮露方劑以「地骨皮」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滋生,對於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咽喉腫痛、皮膚濕疹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滋陰降火: 地骨皮入肺、胃經,能滋陰降火,適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如口乾舌燥、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等。
因此,地骨皮露方劑以「地骨皮」為主要藥材,充分利用其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針對熱毒與陰虛火旺所致的疾病,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骨皮露】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療「骨蒸內熱」,指虛熱深伏骨髓、纏綿難退之症。表現為午後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乾舌燥,甚則形瘦脈細數,多見於陰虛勞熱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地骨皮性寒味甘,古醫籍《醫林纂要》言其「瀉肺降火,除骨蒸勞熱」,故以單味蒸露,專攻陰分伏火。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性特點:
地骨皮為茄科植物枸杞之根皮,其性沉降,善清肝腎虛熱,尤長於透解陰分伏火。《本草求真》指出:「地骨皮能瀉腎火,涼骨中之髓,去骨頭裡之熱。」蒸餾成露後,取其輕清之性,既能透熱外達,又避苦燥傷陰之弊。劑型設計:
- 蒸露法:以水蒸氣蒸餾萃取,使有效成分(如甜菜鹼、枸杞素等)隨水蒸氣凝集為露。此法保留藥材清潤之性,適合陰虛熱證不宜苦寒直折者。
- 劑量考量:原方1斤藥材製5斤露,濃縮比為1:5。每次服用4兩(約今60ml),透過隔水溫熱避免寒涼傷胃,契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理。
作用機理推論:
- 清熱不傷陰:地骨皮甘寒潤澤,相較黃芩、黃連等苦寒藥,更適於陰虛內熱之體。《本草備要》強調其「涼血瀉火,治有汗之骨蒸」,與無汗之柴胡鱉甲證相區別。
- 透熱出表:蒸露法仿「輕可去實」思路,藉露劑輕揚特性,導虛熱從氣分透散,輔以溫服防涼遏,暗合「火鬱發之」之旨。
三、延伸應用思考
此方單捷力專,若兼肺熱咳嗽(如《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配伍桑白皮)或血熱妄行(《聖濟總錄》地骨皮飲合生地黃),可酌加相應藥味。然其核心仍在「清骨中之燔炭」,針對陰虛火動之本,與外感實熱或氣分熾盛者迥異。
傳統服藥法
地骨皮1斤。
清熱解煩。
用蒸氣蒸餾法,每斤吊成露5斤。
每用4兩,隔水溫熱飲服。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地骨皮露,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地骨皮1斤。 主治:清熱解煩。主治:骨蒸內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