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鹿骨煎」方劑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此藥材可有效緩解鹿骨所引起的熱毒,防止炎症的產生,並促進傷口癒合。
二、滋陰潤燥: 地骨皮能滋陰潤燥,與鹿骨的補腎壯骨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補腎陰、強健筋骨的療效。
因此,「小鹿骨煎」方劑中加入「地骨皮」,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更能滋陰潤燥,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鹿骨煎》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虛羸」,即泛指各種氣血虧虛、形體消瘦、體弱多病的狀態。古代醫家認為,久病、過勞或先天不足,導致精血耗損、筋骨失養,均可表現為「虛羸」。本方以「鹿骨」配合「枸杞根」,旨在補益精血、強壯筋骨、滋養先天與後天之本。組成與邏輯推理
- 鹿骨:
性味甘溫,歸肝腎經,古代醫籍載其能「補骨髓、強筋骨、益氣血」。《千金方》等典籍多用於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等證。其藥性溫而不燥,血肉有情之品,尤善填精補髓,適合久虛不復者。 - 枸杞根(地骨皮):
性味甘寒,歸肺腎經,傳統多用於涼血除蒸、滋腎陰、退虛熱。《神農本草經》言其「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後世亦用於陰虛內熱之證。此處與鹿骨配伍,既可制約鹿骨之溫性,又能滋陰清虛火,避免純溫補而化燥。
- 治療原理
- 補瀉兼施:
鹿骨溫補肝腎精血,側重「補虛」;枸杞根滋陰清熱,兼顧「瀉虛火」,兩者相伍,形成「補中有清」的配伍思路,適用於虛羸兼見陰虛內熱者(如低熱、盜汗、煩渴)。 - 精血同調:
鹿骨補髓填精,枸杞根益陰生血,符合「精血互生」理論,尤其適合肝腎不足、精血兩虧之證。 - 煎服法意涵:
分煎後合液再濃縮,可使兩藥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並通過共煎增強協同作用。服用量較大(一日服盡五升),顯示古方對重症虛損的峻補思路。
總結
《小鹿骨煎》以「溫腎填精」為主軸,佐以「涼潤制燥」,體現古代補虛方劑「陰陽並調」的智慧,尤其適用於虛羸久病、精血耗傷而兼微熱者。其組方簡潔,重點突出肝腎二臟,契合「腎主骨生髓」「肝藏血」的傳統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鹿骨1具(碎),枸杞根(切)2升。
上藥各以水1鬥,別器各煎汁5升,去滓澄清,乃合1器共煎,取5升。1日2次服盡,好將慎。皆用大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小鹿骨煎,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鹿骨1具(碎),枸杞根(切)2升。 主治:一切虛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