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清脾湯

JIA JIAN QING P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3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清脾湯」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柳枝性寒,味苦,歸肝、膀胱經。其清熱解毒之功,可針對脾胃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黃等症狀;利濕消腫之效,則有助於緩解濕熱蘊結所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

因此,在「加減清脾湯」中加入柳枝,可增強其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

加減清脾湯中包含地骨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清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熱毒蘊結所致的口苦、口渴、舌苔黃膩、便祕等症狀。地骨皮的清熱涼血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改善濕熱症狀。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滋養陰血,緩解因濕熱消耗津液導致的口渴、便祕等症狀。這點與清脾湯的滋陰降火功效相輔相成,可提升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地骨皮亦可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瘧疾在古代中國被稱為「瘴癘」或「瘴氣」,被認為是由瘴氣引起的疾病。瘴氣是一種神祕的力量,被認為是由沼澤、森林等潮濕陰暗的地方產生的。瘴氣被吸入人體後,就會引起瘧疾的發作。

瘧疾在古代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死亡率很高。古人對瘧疾的治療方法也非常有限,主要以中草藥為主。其中,最常用的藥物是青蒿。青蒿是一種菊科植物,其葉片含有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種強大的抗瘧藥物,可以有效殺死瘧原蟲。

除了青蒿之外,古人還使用其他一些中草藥來治療瘧疾,例如艾葉、金銀花、連翹等。這些藥物可以緩解瘧疾的症狀,但不能根治瘧疾。

瘧疾的預防主要以防蚊為主。古人使用各種方法來防蚊,例如燃燒艾草、使用蚊帳、塗抹驅蚊藥物等。這些方法可以有效減少蚊蟲的叮咬,從而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

瘧疾在古代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瘧疾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瘧疾已經不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但仍然是一種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中藥方劑「 加減清脾湯 」,主要成分是:柳枝,地骨皮, 主治功效是:瘧疾。

傳統服藥法


小柴胡湯合養胃湯加生薑、桃柳枝、地骨皮。
加紅棗,水煎服。若寒多熱少多用養胃湯,熱多寒少多用柴胡湯,寒熱均者剔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清脾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七。 組成:小柴胡湯合養胃湯加生薑、桃柳枝、地骨皮。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