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白散

XIE B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小兒藥證直訣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3%
脾經 25%
腎經 18%
心經 6%
胃經 6%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瀉白散中包含地骨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瀉白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燥咳,而地骨皮可以清泄肺熱,並能解毒散結,有效緩解咳嗽症狀。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還能滋陰潤燥,緩解肺燥津傷所致的乾咳少痰。其滋陰作用可以改善肺部的乾燥狀態,使咳嗽症狀得到緩解。

綜上所述,地骨皮在瀉白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清熱解毒和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肺熱燥咳的作用。

瀉白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水消腫的功效。瀉白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咽喉腫痛等症。桑白皮能夠清熱解毒,宣肺止咳,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故而被列入瀉白散中。

瀉白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瀉白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而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可緩解藥物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過於寒涼,導致脾胃虛弱。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具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它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甘草還有緩解毒性,保護臟腑的作用,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瀉白散

**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

地骨皮

  • 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桑白皮

  • 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主治

  • 中藥方劑「瀉白散」,主要成分是:地骨皮、桑白皮、甘草。
  • 主治功效是:瀉白散具有清熱瀉火、養陰涼血、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用法用量

  • 瀉白散的用法用量為: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 瀉白散的禁忌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脾胃虛寒者忌服。

總結

  • 瀉白散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養陰涼血、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以及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熱性疾病。瀉白散的用法用量為:每日1劑,水煎服。瀉白散的禁忌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脾胃虛寒者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由外感風寒引起的喘咳,或虛寒性咳嗽,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舌頭痛口臭背部感覺發熱發燒及發冷發燒感冒慢性鼻炎咳血氣喘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癤和癰蕁麻疹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相同名稱方劑


瀉白散, 出處:《杏苑》卷三。 組成:桑白皮2兩,地骨皮2兩,生甘草1兩。 主治:肺熱。

瀉白散, 出處:《麻症集成》卷三。 組成:黃芩、骨皮、黑梔、竹葉、連翹、蔞仁、玄參、川連、兜鈴、炙桑皮。 主治:心肺實火,咳嗽喘促。

瀉白散, 出處:《麻症集成》(破愚齋本)卷上。 組成:桑皮、骨皮、花粉、連翹、元參、川連、燈草。 主治:麻疹喘嗽煩渴,毒在心肺,發未盡者。

瀉白散, 出處:《脈因證治》卷中。 組成:桑白皮1兩,青皮、五味、甘草、茯苓、參、杏仁、半夏、桔梗(上2味,痰涎嘔逆加之),地骨皮7錢。 主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喘嘔逆。

瀉白散,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地骨皮1兩,桑白皮(炒)1兩,甘草(炙)1錢。 主治:化痰止咳,寬氣進食,瀉肺清熱,平喘。主治:肺熱咳嗽,甚則氣喘,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瀉白散,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桑白皮(炙)、桔梗(去蘆,銼,炒)、地骨皮(去木)、半夏(湯洗7次)、瓜蔞子、升麻、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肺臟實熱,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