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瀉白散主要功用是「清瀉肺熱,平喘止咳」,主治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潮熱,舌紅苔黃,脈細數,
肺主氣,其氣宜清肅下降,一身之氣順行,若肺有伏火鬱熱,則肺氣壅實,氣逆不降而發為喘咳,甚則氣急。
肺合皮毛,肺中伏火鬱蒸,故見皮膚蒸熱,伏熱傷陰分,故具發熱,日晡更為嚴重。舌紅、脈細數,皆肺熱陰傷之現象。
本方為肺有伏火鬱熱而設,肺熱喘咳,治當清瀉肺熱,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人肺,消肺熱瀉肺氣而平喘咳,凡肺中「實邪鬱遏,肺竅不得通暢,藉此滲之散之,以利肺氣」
地骨皮且淡而寒,歸肺,腎經,助君藥瀉肺中伏火,且有養陰之功。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君臣相合,清瀉帥火,以復肺氣之肅降。
炙甘草、梗米養胃和中以培土生金,扶正從邪,且藉其甘緩之性,既可使清熱之力緩留於上,又可使其瀉肺之力緩行於下,用為佐使,四藥合用,共奏瀉肺清熱,止咳平喘之功。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小兒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氣管炎等,肺中伏火鬱熱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由外感風寒引起的喘咳,或虛寒性咳嗽,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白散, 出處:《杏苑》卷三。 組成:桑白皮2兩,地骨皮2兩,生甘草1兩。 主治:肺熱。
瀉白散, 出處:《麻症集成》卷三。 組成:黃芩、骨皮、黑梔、竹葉、連翹、蔞仁、玄參、川連、兜鈴、炙桑皮。 主治:心肺實火,咳嗽喘促。
瀉白散, 出處:《麻症集成》(破愚齋本)卷上。 組成:桑皮、骨皮、花粉、連翹、元參、川連、燈草。 主治:麻疹喘嗽煩渴,毒在心肺,發未盡者。
瀉白散, 出處:《脈因證治》卷中。 組成:桑白皮1兩,青皮、五味、甘草、茯苓、參、杏仁、半夏、桔梗(上2味,痰涎嘔逆加之),地骨皮7錢。 主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喘嘔逆。
瀉白散,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地骨皮1兩,桑白皮(炒)1兩,甘草(炙)1錢。 主治:化痰止咳,寬氣進食,瀉肺清熱,平喘。主治:肺熱咳嗽,甚則氣喘,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瀉白散,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桑白皮(炙)、桔梗(去蘆,銼,炒)、地骨皮(去木)、半夏(湯洗7次)、瓜蔞子、升麻、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肺臟實熱,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