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枳桔瀉白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行氣消滯: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之效。方中加入枳殼,可疏肝理氣,消散瘀滯,解除胸悶、腹脹等症狀,使氣機通暢,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肝氣鬱滯、脾胃不和導致的嘔吐,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方中加入枳殼,可緩解嘔吐症狀,改善患者的臨牀表現。
枳桔瀉白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一、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方中加入桔梗,可助於宣暢肺氣,利咽開音,改善因痰濁阻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二、引藥下行:桔梗具有升提之性,能引藥下行,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方中加入桔梗,可使瀉白散中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瀉熱利濕,達到治療目的。
枳桔瀉白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水: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水、止咳化痰的功效。方中以枳實、桔梗等藥物瀉肺降氣,而桑白皮則可輔助宣肺利水,使水氣宣通,避免痰濁阻滯肺氣,從而達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的效果。
- 潤燥滑腸: 桑白皮同時具有潤燥滑腸的作用,可以緩解方中瀉下藥物對腸道的刺激,避免燥結便祕。此外,桑白皮還可配合其他藥物,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利水消腫。
枳桔瀉白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之效。方中以枳實、橘皮瀉火化痰,地骨皮則進一步清熱解毒,避免火毒傷陰。
- 滋陰潤燥: 地骨皮能滋陰潤肺,與方中瀉白散的瀉熱燥濕作用相輔相成,防止燥熱傷陰,避免寒涼傷陽,保持陰陽平衡,達到治病的目的。
枳桔瀉白散中包含甘草,其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枳實、桔梗、大黃皆屬寒涼之性,易傷脾胃,而甘草性平味甘,能緩解藥物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使其藥力得以發揮,避免副作用。
- 緩解藥物毒性: 瀉白散中大黃為峻下藥,甘草能解其毒性,防止大黃過於猛烈,避免對腸胃造成傷害。同時,甘草亦能調和枳實、桔梗等藥物的燥性,使其藥力更為平和。
主治功效
枳桔瀉白散:肝氣鬱結的調和方劑
枳桔瀉白散,由枳殼、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五味藥材組成,是一款治療肝氣鬱結的經典方劑。
成分介紹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地骨皮:**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桔梗:**味甘辛,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桑白皮:**味甘,性微寒,歸肺、肝、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功效介紹
枳桔瀉白散具有疏肝解鬱、理氣和胃、清熱瀉火的功效,主治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脅肋刺痛、氣祕便結等症。
臨牀應用
枳桔瀉白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肝氣鬱結:肝臟氣機鬱結,導致肝臟功能失調,出現肝氣鬱結的症狀。
心腹脹滿:胸腹部脹滿、悶脹不適,或伴有噯氣、打嗝等症狀。
脅脅刺痛:脅肋部位疼痛,常呈刺痛或脹痛,可放射至肩背部或腹部。
氣祕便結:大便不通暢,便祕,排便困難。
脈左關沉實:脈診時,左關脈沉實有力,提示肝氣鬱結、氣滯血瘀。
此外,枳桔瀉白散還可用於治療其他肝氣鬱結引起的疾病,如:
月經不調:月經量少、閉經等症狀。
乳腺增生:乳房脹痛、乳腺結節等症狀。
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煩躁不安等症狀。
更年期綜合徵:潮熱、盜汗、失眠等症狀。
用法用量
枳桔瀉白散的用法用量,一般為每日一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注意事項
枳桔瀉白散不宜久服,以免傷及脾胃。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脾胃虛弱者慎用。
服用枳桔瀉白散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總結
枳桔瀉白散是治療肝氣鬱結的常用方劑,具有疏肝解鬱、理氣和胃、清熱瀉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脅肋刺痛、氣祕便結等症。
傳統服藥法
枳殼、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緩解便秘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枳桔瀉白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枳殼、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主治:肝氣壅盛,心腹脹滿,脅脅刺痛,氣秘便結,脈左關沉實。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