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枸杞根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枸杞根性味甘平,以滋陰補腎為主,地骨皮則性寒味甘,以清熱涼血見長。兩者搭配,可相輔相成,達到滋陰降火之效,適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發熱、口渴、盜汗、虛煩等症。
2. 抑制燥熱:枸杞根雖滋補腎陰,但也可能造成燥熱,而地骨皮清熱涼血,可抑制枸杞根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安全。
綜上所述,枸杞根散中加入地骨皮,不僅能增強滋陰降火功效,也能避免枸杞根燥熱之弊,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枸杞根散」方劑中包含「槐白皮」,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槐白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枸杞根配伍,可加強清熱涼血的作用,適用於因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
- 收澀止瀉: 槐白皮亦能收澀腸胃,止瀉止痢。與枸杞根配伍,可有效緩解因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痢疾等症狀。
總之,槐白皮加入「枸杞根散」方劑,可有效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和收澀止瀉的功效,提高療效。
枸杞根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枸杞根性寒,容易造成寒邪入侵,細辛可溫煦脾腎,驅散寒邪,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 助行氣血: 細辛辛溫走竄,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配合枸杞根利水通淋的作用,可使藥效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枸杞根散中加入細辛,可起到溫經散寒、助行氣血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枸杞根散」中的花椒,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作用。花椒能夠幫助改善腰腹部位的疼痛,特別是由寒邪引起的疼痛,與枸杞根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溫腎壯陽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枸杞根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太平聖惠方》的記載,「枸杞根散」主要用於治療齒齦宣露,膿血口臭等症狀。
成分及功效分析
「枸杞根散」的組成,古籍並未詳細的配方比例,但可以推測《聖濟總錄》的「枸杞根散」可能包含:
- **枸杞根:**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可能有助於改善牙齦出血及腫痛的症狀。
古籍記載《聖濟總錄》中的枸杞根散用於「治小兒濕癬」,與《太平聖惠方》記載的主治不同,但皆有外用塗敷的方法,推測兩方可能組成比例不同,又或者同名異方。
治療原理
針對「齒齦宣露,膿血口臭」的症狀,現代中醫認為可能與胃火上炎、脾胃濕熱等因素有關,導致牙齦紅腫、出血、口臭等問題。從組成上看,枸杞根清熱涼血,可能有助於減輕牙齦炎症。外用塗敷的藥物,可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清熱、殺菌的功效。
綜合分析
「枸杞根散」作為一種外用藥方,其治療「齒齦宣露,膿血口臭」的原理主要是通過枸杞根清熱涼血的功效,減輕牙齦的炎症,進而改善相關症狀。但古籍沒有提供該方劑的詳細組成,僅有枸杞根一味藥,無法完全的還原該方劑的配伍及藥效,需要更多考證,也無法排除有同名異方的可能。
傳統服藥法
枸杞根2兩,槐白皮2兩,胡桐淚1兩,細辛1兩,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為散。
每用半兩,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熱含冷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枸杞根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組成:枸杞根1兩。 主治:小兒濕癬。
枸杞根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枸杞根2兩,槐白皮2兩,胡桐淚1兩,細辛1兩,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主治:齒齦宣露,膿血口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