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球

混元球

HUN YUAN QI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8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3%
肺經 13%
腎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8%
胃經 5%
心包經 5%
膀胱經 5%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混元球方劑中使用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混元球方劑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氣滯血瘀等病症,花椒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阻滯。
  2. 行氣止痛: 花椒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混元球方劑中常配合其他具有行氣活血作用的藥材,共同發揮止痛效果。

混元球方劑中包含艾葉,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止痛消腫、抗菌抗炎等功效。

艾葉性溫,味苦,歸肝、脾、腎經。其溫經散寒作用可溫暖子宮,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艾葉的止痛消腫功效則可緩解腹部疼痛、腫脹等。此外,艾葉亦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有助於消炎止痛,對婦科炎症有一定的療效。

總而言之,艾葉在混元球方劑中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消腫、抗菌抗炎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女性生理健康。

混元球方劑中包含槐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槐白皮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對於熱毒蘊結、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痔瘡出血、便血、尿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收澀止瀉: 槐白皮還具有收澀止瀉的作用,能有效地治療脾虛泄瀉、腸炎等病症。在混元球方劑中,槐白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其收澀止瀉的效果,並改善腸道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混元球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痔漏」,為古代用於痔瘡及肛門瘺管的外治法。採用「煙薰」之法,使藥力通過煙氣上達患處,具有殺蟲、收斂、止痛、祛濕之效,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馬屎

    • 古代視為穢濁之物,然《本草綱目》載其可「消積解毒」,外用能祛腐生新。痔漏多因濕熱瘀滯,馬屎燥濕,或取其穢濁以攻穢毒。
  2. 真川椒

    • 辛溫有毒,能殺蟲止痒、散寒除濕。痔瘡常見肛周濕痒,川椒可抑制局部寄生蟲(如蟯虫),且其揮發油成分刺激黏膜,促進氣血運行以消腫痛。
  3. 新艾

    • 苦辛溫,具溫經止血、散寒除濕之效。燃艾煙薰能深透瘡竅,驅除濕毒,改善肛周血液循環,對久痔出血或瘺管膿液有收斂作用。
  4. 河蜆

    • 鹹寒,本草多載其殼煅用可化痰軟堅。此處或取活蜆黏液清熱解毒,结合煙薰法形成藥膜覆蓋瘡面,緩解濕熱腫痛。
  5. 槐皮

    • 苦寒,入大腸經,《證類本草》言其「主爛瘡」,善清下焦濕熱。痔漏多因腸風濕熱,槐皮能涼血止血,研末後増強吸附滲液之力。
  6. 蚯蚓屎(地龍糞)

    • 甘寒,通絡利尿。用作黏合劑包藥成球,其性清涼可緩解諸藥辛烈之性,或借其孔隙結構使煙氣緩釋。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燥濕殺蟲、活血消腫」為核心:

  • 煙薰法:利用艾、川椒燃燒生煙,其揮發成分直接作用於肛門患處,殺蟲(如蟯蟲)、抑菌(濕熱毒邪),並刺激局部氣血流通。
  • 藥性協同:白馬屎、河蜆祛腐解毒,槐皮涼血止血,川椒、新艾溫通散結,寒溫並用,調和濕熱瘀滯。
  • 外治捷徑:直達病所,避開口服藥之脾胃負擔,尤其適合痔漏潰瘍、瘺管膿液等外用需求。

總結

混元球之設計反映古代對痔漏「濕熱下注」病機的認識,結合穢毒攻毒(馬屎)、殺蟲止痛(川椒)、溫通收斂(艾葉)等思路,屬民間驗方的巧妙應用。其煙薰療法亦與現代「肛門局部給藥」概念暗合,展現中醫外治法的實用性。

傳統服藥法


白馬屎7粒,真川椒27粒,新艾7錢,河蜆7錢,槐皮1斤(切片,研末)。
用蚯蚓屎作球,包眾藥在內,曬乾。
每日1球,安於馬桶內燒,取煙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斂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混元球,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三。 組成:白馬屎7粒,真川椒27粒,新艾7錢,河蜆7錢,槐皮1斤(切片,研末)。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