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湯

ER B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1%
胃經 11%
心經 11%
大腸經 11%
腎經 11%
肺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5%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二白湯中加入槐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槐白皮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它能有效抑制熱毒上炎,並降低血管通透性,從而達到止血消腫的效果。
  2. 治療痔瘡:二白湯常用於治療痔瘡,而槐白皮對於痔瘡出血、腫痛等症狀效果顯著。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藥性,能有效緩解痔瘡的疼痛和出血,並促進痔瘡的消退。

槐白皮與二白湯中的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

二白湯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苦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二白湯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膿皰瘡等。苦參可清熱解毒,去除濕熱,有助於改善皮膚症狀。
  2. 殺蟲止癢: 苦參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對於一些因蟲毒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病,苦參的殺蟲作用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二白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調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緩和藥性等功效。二白湯以白芍、白茯苓為主,性偏寒涼,加入大棗可中和寒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大棗與二白湯中的白芍、白茯苓等藥物配伍,能增強其補氣養血、健脾寧心等功效。例如,大棗與白芍共同使用,能增強補血養血、和血止痛之效;與白茯苓配伍,能加強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二白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狀。在二白湯的組成成分中,包含了艾葉這一重要草藥。艾葉,在中醫學中被認為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三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婦女因寒氣凝滯所導致的各種婦科問題,艾葉能夠發揮很好的治療作用。

在二白湯中加入艾葉,主要是為了利用其溫經散寒的功能,幫助改善患者因寒涼引起的月經不順或疼痛。此外,艾葉還能調節血液循環,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助於改善與血液相關的病態表現。因此,艾葉在二白湯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整個方劑的溫經散寒效果,也使得該方劑更適合用於治療因寒邪所致的各種婦科疾病。

主治功效


二白湯:

二白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腹瀉日久化為疳積,下腹部長有惡性的瘡,怕冷發高燒等疾病。

組成:

二白湯由槐白皮、苦參、大棗、艾葉四味藥材組成。

藥材介紹:

  • 槐白皮: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止瀉痢、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養血安神、緩解腹瀉等功效。

  • 艾葉: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祛風濕、止血、安胎、止咳化痰等功效。

方劑功效:

二白湯具有清熱瀉火、殺蟲止癢、止瀉痢、止血消腫、補中益氣、健脾益胃、養血安神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日久化為疳積,下腹部長有惡性的瘡,怕冷發高燒等疾病。

臨牀應用:

二白湯主要用於治療腹瀉日久化為疳積,下腹部長有惡性的瘡,怕冷發高燒等疾病。

注意事項:

二白湯方劑中含有苦參,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不適合長期服用,否則可能會傷及正氣。另外,二白湯方劑中含有大棗,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不適合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服用。

總結:

二白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由槐白皮、苦參、大棗、艾葉四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殺蟲止癢、止瀉痢、止血消腫、補中益氣、健脾益胃、養血安神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日久化為疳積,下腹部長有惡性的瘡,怕冷發高燒等疾病。在服用二白湯時,應注意方劑中藥材的配伍禁忌,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桃白皮1升,槐白皮(切)1升,苦參(切)5合,大棗10枚(劈),熟艾(三月三日者)5合。
以水5升,煮取2升半,去滓,納熊膽1棗許大,攪令勻。取2升灌下部,余分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組成:桃白皮1升,槐白皮(切)1升,苦參(切)5合,大棗10枚(劈),熟艾(三月三日者)5合。 主治:久痢變疳,下部生惡瘡,惡寒壯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