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
SI WU JIA KU LIAN FU ZI BAI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痎瘧論疏》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0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此方中,苦楝、附子、柏皮等藥性較寒涼,容易耗損血氣,而當歸的加入可以起到補血養血,溫和藥性,平衡寒熱的作用。
- 活血化瘀: 當歸不僅可以補血,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苦楝、附子等藥物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但可能引起氣血瘀滯,而當歸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方劑中,加入白芍的用意,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 緩解寒凝血瘀: 白芍性微寒,能緩解苦楝、附子等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燥烈傷陰。同時,白芍能養血柔肝,與附子、柏皮共用,能有效改善寒凝血瘀,促進血液循環。
二、 調和藥性: 白芍味甘酸,入肝脾經,能和中緩急,調和藥性。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好地發揮藥效,避免單味藥物的毒副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對於[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中的蜂蜜成分,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咳嗽、便秘等症狀。該方加入蜂蜜旨在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
對於[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中的砂仁成分,砂仁性味辛溫,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食滯不化等症狀。該方加入砂仁旨在增強行氣化濕的作用。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溼痹痛,而川芎能夠疏通經絡,緩解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與苦楝、附子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痛的效果。
- 改善血循環: 川芎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寒溼凝滯,配合附子等溫陽散寒藥,增強藥物療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對於[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中的青蒿成分,青蒿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暑、除濕退黃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熱病、黃疸等症狀。該方加入青蒿旨在增強清熱利濕的作用。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方中加入苦楝子,主要是針對其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的功效。苦楝子味苦性寒,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並針對外感熱毒、濕熱下注等病症,發揮消炎止癢的作用。
另外,苦楝子還具有 抗菌抗寄生蟲 的功效,對於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例如疥瘡、濕疹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苦楝子,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陽氣運行:苦楝、柏皮皆屬寒涼藥性,用於清熱解毒,但寒涼過度易傷陽氣,而附子性溫熱,可溫補脾腎陽氣,助藥力運行,避免寒涼藥傷及正氣。
- 扶正驅邪,增強療效: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之功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抵禦病邪。在治療寒濕痹痛、陽虛水腫等病症時,附子可與苦楝、柏皮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對於[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中的黃柏成分,黃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該方加入黃柏旨在增強清熱燥濕的作用。
主治功效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 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本方由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四物湯基本結構),佐以苦楝子、附子、黃柏、柏皮、砂仁、青蒿、蜂蜜等藥物組成。
主治功效:
根據《本草乘雅半偈》記載,此方主治「痎瘧」。痎瘧,即反覆發作的瘧疾,其病機多為邪氣留伏,正氣不足,導致陰陽失調。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組方精妙,針對瘧疾之病機,具備以下治療思路:
補血養陰,調和陰陽: 四物湯(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為補血養陰之基本方,可補益氣血,滋養陰液,為正氣恢復提供基礎。當歸補血活血,芍藥養血緩急,熟地黃滋陰養血,川芎活血行氣,四藥合用,有助於改善瘧疾病程中常見的氣血虧虛。
溫陽散寒,祛邪外出: 附子為大熱之品,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瘧疾之邪,易伏於陰分,附子溫陽散寒,可助正氣驅邪外出。
清熱燥濕,解毒除瘧: 黃柏、柏皮、青蒿、苦楝子皆具清熱解毒之功。黃柏、柏皮可清熱燥濕,以解伏熱;青蒿清熱解暑,退熱除瘧;苦楝子則能殺蟲消癬,清熱利濕,對於瘧疾中的蟲邪具有針對性。
行氣化濕,健脾醒脾: 砂仁辛香溫燥,可健脾行氣,化濕醒脾,使脾胃運化恢復正常,有助於病邪的祛除。蜂蜜則可潤燥解毒,並可調和諸藥。
引經入絡,加強藥效: 盧之頤在《本草乘雅半偈》中,特別強調了當歸、芍藥、地黃、川芎的炮製方法,如酒浸、蜜潤、砂仁拌蒸、青蒿同蒸等,這些炮製方法均可引藥入經,增加藥效,使其更好的針對瘧疾之病機。
綜合分析:
此方劑通過補血養陰以扶正,溫陽散寒以助正氣驅邪,清熱燥濕以解毒,行氣化濕以健脾,諸藥合用,標本兼顧,既能祛邪,又能扶正,使陰陽調和,氣血順暢,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其治療原理,不僅僅是單純的清熱解毒,更注重整體的調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總結: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針對瘧疾病程中常見的陰陽失調,氣血虧虛,伏邪等病機,組方合理,功效顯著,為治療痎瘧的經典方劑。
傳統服藥法
當歸(去蘆頭,好酒浸1宿,曬乾)7錢,芍藥(去粗皮1層,蜜水潤,蒸曬3次)6錢,乾地黃(用砂仁拌蒸1伏時)7錢,芎藭(東流水潤透,銼片,拌青蒿,蒸1炷香,曬乾)6錢,苦楝子(柳木火上置瓦焙乾,再用好酒拌蒸令透,待皮軟去皮核,取肉水煮1伏時,曬乾)6錢,附子(取重1兩6-7錢者,用生熟湯浸半日,勿令氣泄,取出以白灰裹之,數易令乾,外裹大麥面,於柳木灰中炮令皮拆,待冷,去面去皮,破開)3錢,黃柏(取厚寸許者,去粗皮,每兩用蜜3錢和水塗,炙令盡色黃為度)7錢。
以水3升,緩火煮取2升,去滓,再用緩火煎至升半,分溫3服,未發、已發、發後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物加苦楝附子柏皮湯, 出處:《痎瘧論疏》。 組成:當歸(去蘆頭,好酒浸1宿,曬乾)7錢,芍藥(去粗皮1層,蜜水潤,蒸曬3次)6錢,乾地黃(用砂仁拌蒸1伏時)7錢,芎藭(東流水潤透,銼片,拌青蒿,蒸1炷香,曬乾)6錢,苦楝子(柳木火上置瓦焙乾,再用好酒拌蒸令透,待皮軟去皮核,取肉水煮1伏時,曬乾)6錢,附子(取重1兩6-7錢者,用生熟湯浸半日,勿令氣泄,取出以白灰裹之,數易令乾,外裹大麥面,于柳木灰中炮令皮拆,待冷,去面去皮,破開)3錢,黃柏(取厚寸許者,去粗皮,每兩用蜜3錢和水塗,炙令盡色黃爲度)7錢。 主治:痎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