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祛風湯

YANG XUE QU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四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20%
腎經 18%
心經 16%
胃經 11%
脾經 6%
心包經 3%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養血祛風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其性溫和,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通經、調經止痛的功效。此方旨在養血,當歸可滋補氣血,改善血液循環,達到養血之效。
  2. 祛風止痛: 當歸亦具有祛風止痛之功。風為百病之始,血虛則易受風邪侵襲,導致疼痛。當歸可驅除風邪,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祛風止痛之目的。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則氣血不足,容易導致風邪入侵。山藥補脾益氣,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預防風邪侵襲。
  2. 滋陰養血:山藥還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等。養血祛風湯旨在補益氣血,祛除風邪,山藥的滋陰養血功效與方劑主旨相契合。

養血祛風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風邪多侵犯血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生地黃能滋養陰血,使血脈充盈,從而抵抗風邪侵襲。
  2. 清熱解毒: 生地黃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清除風邪引起的熱毒,進一步緩解風邪所致的症狀。

綜上所述,生地黃在養血祛風湯中起到滋陰養血、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風邪侵犯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熱毒等症狀。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陰生津:沙參味甘性涼,入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養血祛風湯往往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病症,沙參可滋養陰血,緩解風燥所致的口乾咽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沙參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清熱解毒,對於風熱所致的發熱、咽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輔助功效。

因此,沙參在養血祛風湯中,既可滋陰生津,又可清熱解毒,起到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養血祛風的效果。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熄風:鈎藤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可有效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鈎藤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風邪瘀阻,緩解疼痛。

因此,鈎藤在養血祛風湯中,可起到平肝熄風、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養血生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血生津的功效。對於風邪侵襲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氣血不足等症狀,麥門冬可以起到滋陰生津、潤燥養血的作用,緩解風邪對人體的侵襲。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麥門冬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幫助治療風邪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養血祛風湯中加入麥門冬,可以起到滋陰養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從而達到祛風止痛、改善症狀的效果。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血虛、風寒痹痛等症狀,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補血,改善血虛,為祛風提供物質基礎的作用。
  2. 引藥入血:熟地黃質地潤滑,性偏溫,可以引導藥物進入血液循環,提高藥效。同時,熟地黃還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補肝腎,養血益精: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之效。肝腎精血充足,則風邪難以侵襲,有助於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風濕痺痛、腰膝酸軟等症狀。
  2. 補益氣血,提高免疫力: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風寒濕邪入侵,促進身體恢復。同時,枸杞子亦能補益氣血,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風熱襲表、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牙齦出血、皮膚瘙癢等,玄參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症狀。
  2.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養血祛風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偏於補血活血,而玄參則能滋陰降火,與其他藥材配合,起到平衡陰陽、協調藥性的作用,使得藥效更加顯著,也避免了單一藥物使用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青蒿」,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清熱解暑:青蒿味苦寒,擅長清熱解暑,能有效祛除因暑濕所致的風熱,如風熱感冒、暑熱頭痛、口渴心煩等。
  2. 涼血止血:青蒿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便血等。

因此,在「養血祛風湯」中加入青蒿,不僅能清熱解暑,還能涼血止血,有效改善風熱兼血熱的症狀。

「養血祛風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阿膠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此方以養血祛風為目的,而阿膠能補益血氣,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風痺、麻木、疼痛等症狀,為方中重要的補血藥。
  2. 固本培元:阿膠能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預防風邪反覆侵襲。此舉能改善患者體質,從根本上消除風痺病根,達到更穩固的療效。

主治功效


養血祛風湯

組成: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2.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3. 枸杞: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4. 鈎藤:平肝息風,清熱瀉火。
  5.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6. 青蒿: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
  7. 沙參: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
  8.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9.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10.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11.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主治:

懷孕時血虛生熱,熱生風,導致抽筋昏迷。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白芍(酒炒)1錢半,熟地1錢半(若血虛有熱者,改用生地),秦艽1錢半,防風1錢2分,獨活1錢2分,羌活1錢,桂枝8分,陳皮7分,松節4錢。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血祛風湯, 出處:《松峰說疫》卷二。 組成:熟地、當歸(酒洗)、白芍(酒炒)、川芎(酒洗)、半夏(制)、僵蠶(泡去涎,焙)、天麻(酒蒸)。 主治:因驚、因氣惱而瘈瘲者。

養血祛風湯, 出處:《會約》卷十四。 組成:當歸2錢,山藥2錢,生地2錢,沙參2錢,鉤藤鉤2錢,麥冬2錢,熟地3-5錢,枸杞1錢半,玄參1錢,青蒿1錢,阿膠(蛤粉炒)1錢。 主治:妊娠血虛生熱,熱生風,以致拘攣昏迷。

養血祛風湯, 出處:《中西結合治療皮膚病學》。 組成:生地15g,當歸9g,川芎9g,白芍9g,荊芥9g,防風9g,蒼朮9g,黃柏9g,甘草6g。 主治:養血潤燥,祛風利濕。主治:慢性瘙癢症、慢性濕疹和慢性蕁麻疹等屬血虛生風者。

養血祛風湯, 出處:《會約》卷十一。 組成:當歸2錢,白芍(酒炒)1錢半,熟地1錢半(若血虛有熱者,改用生地),秦艽1錢半,防風1錢2分,獨活1錢2分,羌活1錢,桂枝8分,陳皮7分,松節4錢。 主治:風邪外中,歷節腫痛,脈浮澀者。

養血祛風湯, 出處:《馬培之醫案》。 組成:川芎8分,烏藥8分,秦艽1錢半,甘草8分,大胡麻3錢,當歸2錢,丹參1錢半,雲苓2錢,川斷1錢半,萆薢草1錢,蒼耳子1錢半,白蒺藜3錢,白朮1錢,桑枝3錢。 主治:和營順氣,達肌表。主治:麻風,塊斑退,汗孔未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