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化濕湯

QING SHU HUA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王渭川臨床經驗選》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肺經 14%
脾經 13%
肝經 12%
膽經 8%
心經 7%
三焦經 6%
膀胱經 5%
小腸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2%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青蒿,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除濕止癢的功效。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暑、除濕止癢、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有效抑制暑熱引起的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而其除濕止癢的功效則有助於祛除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病症。

因此,青蒿在清暑化濕湯中起到清熱解暑、除濕止癢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有效化解暑濕所致的痰濁,緩解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暑濕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不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半夏在清暑化濕湯中與其他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暑化濕、降逆止嘔的功效,達到治療暑濕症的最佳效果。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暑: 淡豆豉味甘性涼,能清熱解暑,針對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2. 化濕解表: 淡豆豉具有化濕解表之效,能疏解暑濕所致的胸悶、腹脹、納呆等症狀。

因此,清暑化濕湯中加入淡豆豉,能有效清熱解暑、化濕解表,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健康。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佩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暑解熱:佩蘭味辛、微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夏日濕熱之氣易傷脾胃,導致暑熱內伏,出現發熱、口渴、倦怠等症狀。佩蘭可清熱解暑,散熱解表,緩解暑熱引起的症狀。
  2. 化濕健脾:佩蘭亦能化濕健脾,利水消腫。濕邪易困脾,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出現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困重等症狀。佩蘭化濕健脾,可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濕邪困脾所致的症狀。

故清暑化濕湯中加入佩蘭,可起到清暑解熱、化濕健脾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暑濕兼夾的症狀。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熱利濕,對於暑濕所致的發熱、身重、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2. 疏肝利膽:茵陳蒿還具備疏肝利膽的功效,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消化,對於濕熱蘊結於肝膽所導致的脅痛、黃疸等症狀也有效。

因此,清暑化濕湯中加入茵陳蒿,能有效清熱利濕、疏肝利膽,達到治療暑濕病症的目的。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暑濕之邪易傷陰血,導致心煩、口渴、舌紅少津等症狀,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緩解暑熱所致的陰虛血燥。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富含黏液質,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暑濕之邪易傷脾胃,導致脾胃氣虛,運化失調,出現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生地黃滋陰潤燥,可健脾胃,促進消化,緩解暑濕所致的脾胃失調。

總之,生地黃在清暑化濕湯中發揮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暑化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燥濕: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效。暑濕之邪易困脾胃,導致氣機阻滯,脾胃運化失常,出現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理氣燥濕,有助於疏通脾胃氣機,促進消化吸收。

二、 調和藥性: 清暑化濕湯方中常包含一些清熱解暑、利濕滲濕的藥物,如藿香、佩蘭等,性偏寒涼。加入陳皮可中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防止損傷脾胃陽氣。

清暑化濕湯中包含黃連,其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暑濕之邪,常易犯脾胃,導致脾胃濕熱,出現發熱、口渴、腹痛、腹瀉等症狀。黃連可清熱瀉火,抑制濕熱之邪,改善脾胃功能。
  2. 抑制濕邪:黃連味苦,苦能燥濕,可抑制濕邪在體內的蔓延。濕熱之邪,易導致脾胃運化失常,造成水濕停滯,出現腹脹、水腫等症狀。黃連可燥濕化濕,促進水濕代謝,解除濕邪對人體的危害。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效。夏季濕熱,易傷脾胃,導致濕困脾陽,脾失健運。蒼朮可祛除濕邪,健脾燥濕,使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消化吸收。

二、 疏風散寒: 蒼朮亦有疏風散寒之效。夏季濕熱,易引發風寒,導致脾胃不適。蒼朮可疏散風寒,配合其他藥物,有效改善暑濕風寒交雜的症狀,達到清暑化濕之效。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是為了 疏肝理氣,燥濕止瀉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 的功效。

在清暑化濕湯中,木香可以 疏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濕邪的排出,從而達到清暑化濕、止瀉止痛的效果。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藿香,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性與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芳香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可有效驅散暑濕之邪,解除暑濕所致的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
  2. 清熱解暑: 藿香性涼,可清熱解暑,與其他清暑解熱藥物如佩蘭、扁豆等共同作用,更有效地清除暑熱,改善因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汗出等症狀。

因此,藿香的加入,既能化濕,又能清暑,與其他藥物相配合,達到清暑化濕、解表止嘔的療效,使清暑化濕湯的功效更加全面。

清暑化濕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芒硝性寒,味鹹,具有瀉熱解毒、通便止瀉的功效。暑溼之邪易傷陽氣,導致體內熱毒蘊積,芒硝可清熱解毒,並將暑溼之邪從體內排出,緩解暑溼證的症狀。
  2. 利水消腫:芒硝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暑溼之邪易阻礙脾陽,導致水溼停滯,引發水腫。芒硝利水消腫,可助脾陽運化水溼,消除水腫,改善暑溼證導致的肢體沉重、頭暈等症狀。

因此,清暑化溼湯中加入芒硝,可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暑溼證。

清暑化濕湯中包含荷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荷葉性味甘涼,入脾、胃經,能清泄暑熱,利水滲濕,對於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荷葉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緩解暑熱引起的胃腸道出血等問題。因此,清暑化濕湯中加入荷葉,可以起到清熱利濕、解暑止血的作用,是治療暑濕病症的重要藥物。

主治功效


清暑化濕湯,是一劑非常有效的清熱化濕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化濕、燥濕健脾、消食化積、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以下是該方劑的詳細介紹:

1. 青蒿:

  • 性寒味苦,歸肝、膽經。
  • 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等功效。

2. 半夏:

  • 性溫味辛,歸肺、脾經。
  •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

3. 淡豆豉:

  • 性微溫味辛,歸肺、脾經。
  • 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等功效。

4. 佩蘭:

  • 性平味辛,歸脾、胃經。
  • 具有燥濕、芳香化濕、調經、生津止渴等功效。

5. 茵陳蒿:

  • 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膽經。
  • 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等功效。

6. 生地黃:

  • 性寒味苦甘,歸心、肝、腎經。
  • 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等功效。

7.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等功效。

8. 黃連:

  • 性寒味苦,歸心、肝、膽經。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

9. 蒼朮:

  • 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肝經。
  • 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等功效。

10. 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

11. 藿香: - 性微溫味辛,歸脾、胃、肺經。 - 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等功效。

12. 芒硝: - 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 - 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等功效。

13. 荷葉: - 性涼味苦澀,歸心、肝、脾、腎經。 - 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等功效。

主治功效:

  • 清暑化濕湯主要用於治療暑熱潮濕的天氣造成腹瀉,因誤服寒涼藥物,導致嘔吐、腹瀉不止,精神煩躁,四肢酸軟無力,脈搏沉細、遲緩,舌頭鮮紅,舌苔白膩如積粉。

適用症狀:

  • 暑熱潮濕的天氣造成腹瀉
  • 因誤服寒涼藥物,導致嘔吐、腹瀉不止,精神煩躁,四肢酸軟無力,脈搏沉細、遲緩,舌頭鮮紅,舌苔白膩如積粉

總結: 清暑化濕湯是一款清熱化濕、燥濕健脾、消食化積、和胃止嘔的中藥方劑。它通過多種中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暑化濕、健脾利濕、止嘔和胃等功效,對於暑熱潮濕引起的腹瀉、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清暑化濕湯, 出處:《王渭川臨床經驗選》。 組成:青蒿穗30g,京半夏30g,淡豆豉30g,佩蘭12g,茵陳12g,鮮生地12g,陳皮3g,川連蔻仁3g,蒼朮6g,廣木香6g,鮮藿香6g,甘露消毒丹9g,鮮荷葉1張。 主治:燥濕祛邪,芳香化濁。主治:暑濕腹瀉,誤服苦寒,以致吐瀉不止,懊煩悶亂,精疲肢厥,脈沉細而遲,舌絳尖紅,苔白膩如積粉。急性胃腸炎。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