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蒿截瘧丸中包含青蒿,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截瘧止痢: 青蒿性寒,味苦,歸肝、脾、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痢之功效。其主要成分青蒿素,對瘧疾原蟲具有顯著的殺滅作用,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
- 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青蒿截瘧丸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疏肝解鬱的功效,與青蒿共同作用,能更好地治療瘧疾,提高療效。
因此,青蒿截瘧丸中包含青蒿,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截瘧止痢的藥效,以及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的優勢。
青蒿截瘧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效。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苦能燥濕,辛能行氣,溫能散寒,故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瘧疾常伴有肝氣鬱結、脾胃不和之症狀,如胸悶脅痛、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青皮加入青蒿截瘧丸,可緩解這些症狀,助於提高療效。
青蒿截瘧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效。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隨發熱、咳嗽等症狀,川貝母可清熱解毒,緩解肺熱,並化解痰液,有助於緩解病患不適。
- 輔助青蒿驅瘧: 青蒿性寒,擅長清熱解毒、截瘧止痢,但其清熱之力較強,可能造成脾胃虛寒。川貝母性寒而不烈,與青蒿相配,可緩和青蒿寒性,避免其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共同驅除瘧疾。
青蒿截瘧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驅蟲止瀉: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止瀉等功效。瘧疾患者常伴有脾胃濕熱,腹瀉等症狀,檳榔可清熱化濕,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腹瀉症狀,輔助青蒿抗瘧。
- 增強藥力:檳榔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青蒿的療效。檳榔的辛辣性可以溫脾胃,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輸送到患處,增強抗瘧功效。
青蒿截瘧丸中加入厚朴,是因其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功效。
瘧疾常伴有脾胃濕阻、氣滯血瘀之症,厚朴能燥濕化痰,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並能行氣止痛,緩解瘧疾發作時的腹痛、胸悶等症狀。
此外,厚朴還能降逆止嘔,有助於減輕瘧疾患者的嘔吐症狀,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
青蒿截瘧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脾胃運化:神麴性溫和,善於消食化積,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升藥效。瘧疾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神麴可改善其消化功能,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和解藥性:青蒿性寒,長期服用可能寒涼傷脾胃,神麴則具有溫和脾胃的作用,能起到和解藥性,緩解青蒿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
青蒿截瘧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止嘔的作用。瘧疾發作時,常伴有濕邪困脾、嘔吐等症狀,半夏能燥濕化痰,消除濕邪,並止嘔止瀉,緩解患者的不適。
- 調和藥性: 青蒿性寒,擅長清熱解毒、截瘧止痢,但其寒性較強,容易傷及脾胃。半夏性溫,可以調和青蒿的寒性,避免其過度寒涼,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總之,半夏在青蒿截瘧丸中發揮着燥濕止嘔、調和藥性的作用,配合青蒿,更有效地治療瘧疾。
青蒿截瘧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青蒿性寒,擅長清熱解暑,但長期服用容易傷胃。甘草味甘,性平,可緩和青蒿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之氣損傷正氣。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生津、緩急止痛等功效。它能幫助青蒿更好地發揮其抗瘧疾的功效,同時還能減輕藥物的副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蒿截瘧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瘧疾」,針對瘧疾發作時的往來寒熱、頭痛煩渴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瘧疾多因「瘧邪伏於半表半裡」,與正氣相爭而致;本方以「截瘧」為核心,旨在阻斷瘧邪發作,於發作前服用以壓制病勢。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君藥:青蒿
- 用量最重(8兩),為截瘧要藥,其性辛涼透散,能清虛熱、透伏邪,直達半表半裡以驅瘧邪。現代科學驗證其含青蒿素,可抑殺瘧原蟲,古人雖未明機理,但經驗上確認其效。
臣藥:檳榔、厚朴
- 檳榔:破氣行滯,主「瘴毒癘氣」,能降氣化痰,助青蒿開泄伏邪。
- 厚朴:燥濕寬中,針對瘧疾常見的濕濁中阻、脘悶苔膩,協調脾胃氣機。
- 此二藥共奏「行氣化濕」之效,瘧疾多夾濕濁,氣行則邪散。
佐藥:青皮、半夏、神曲、川貝母
- 青皮:疏肝破滯,瘧疾易致肝脾不和,用之調暢氣機。
- 半夏:化痰降逆,防瘧邪挾痰上擾。
- 神曲:消食導滯,因瘧發常伴脾胃呆滯。
- 川貝母:清熱化痰,針對瘧久化熱生痰者,兼顧肺衛。
使藥:甘草、薑汁、朱砂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峻性。
- 薑汁:溫中止嘔,兼助藥力透散,並為丸劑黏合。
- 朱砂為衣:鎮心安神,古法認為瘧發多擾心神,取「衣者,緩釋藥性」之意。
組方邏輯與截瘧機理
- 透邪截瘧:以青蒿為核心,配合檳榔、厚朴升降氣機,使伏邪外透。
- 調理中焦:瘧疾易傷脾胃,用神曲、半夏、厚朴健運化濕,斷生痰之源。
- 時機關鍵:要求「未發前3個時辰」服藥,符合中醫學「迎而奪之」的截瘧思路,趁邪勢未盛時阻擊。
此方體現「標本兼顧」思維,既驅瘧邪,又調氣血,組方簡潔而層次分明,反映古人對瘧疾的深層認識與實用性結合。
傳統服藥法
青蒿8兩,青皮2兩,真川貝母1兩5錢,檳榔2兩,厚朴2兩,神曲2兩,半夏2兩,甘草5錢。
上為末,薑汁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每服3錢,於未發前3個時辰以薑湯送下。
忌即用飲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蒿截瘧丸, 出處:《回生集》卷上引楊庚起方。名見《衛生鴻寶。 組成:青蒿8兩,青皮2兩,真川貝母1兩5錢,檳榔2兩,厚朴2兩,神曲2兩,半夏2兩,甘草5錢。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