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益母草煎丸]的組成中,包含益母草,因為益母草具有良好的活血調經和清熱解毒的作用。益母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因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有顯著效果。此外,益母草還能清熱解毒,對於由內熱引起的相關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使得[益母草煎丸]在調理經期問題和改善相關症狀方面更為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益母草煎丸中添加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益母草雖有活血化瘀之效,但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之症,單用益母草恐難以奏效。添加青蒿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協同益母草涼血止血,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 改善藥性,增強療效: 益母草性偏溫,青蒿性寒,二者配伍,可相互制約,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副作用。同時,青蒿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減輕益母草活血化瘀的副作用,更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益母草煎丸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柳枝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益母草性涼,味苦辛,擅長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配合益母草活血化瘀功效: 柳枝入肝經,具有疏散肝氣、通絡止痛的作用。配合益母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使氣血流通,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益母草煎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益母草擅長活血化瘀,但對於瘀血阻滯,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則需要柴胡來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協同益母草更好地緩解疼痛。
- 配合益母草活血化瘀: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配合益母草活血化瘀,使氣血通暢,達到治療血瘀的效果。
因此,益母草煎丸中加入柴胡,不僅能改善瘀血阻滯的疼痛,還能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提高療效。
益母草煎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調理婦科疾病,如產後瘀血、月經不調等。在該方劑的組成中,除了主藥益母草外,還加入了硃砂。硃砂,在中醫藥材中被視為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佳品,具有一定的重鎮安神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硃砂中含有汞,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毒性反應,特別是對肝腎功能有影響。因此,在現代臨床應用中,需謹慎考慮其風險效益比,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使用及使用的劑量。在益母草煎丸中加入硃砂,主要是為了增強其安神鎮靜效果,配合益母草調經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不過,由於其潛在的副作用,現代製劑往往會調整配方,減少或替代硃砂的使用,確保療效的同時保障患者安全。
益母草煎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婦科疾病的治療,如產後瘀血未盡、月經不調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多種草藥,其中「天靈蓋」為一味較特殊的成分。「天靈蓋」並非植物性藥材,而是指代人頭骨頂部的一個部分,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視為具有特殊療效的藥物。
之所以將「天靈蓋」納入益母草煎丸中,是基於中醫對於藥材性味與功效的理解。「天靈蓋」在古籍中記載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的作用,同時也被認為能夠活血化瘀。對於婦女產後身體虛弱、瘀血滯留的情況,加入「天靈蓋」旨在通過其特殊的藥理作用,幫助患者恢復元氣、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改善病徵的目的。
然而,現代中醫臨床已不再使用「天靈蓋」這一成分,轉而尋找其他更安全、有效的替代品。這不僅出於對倫理的考量,也是為了避免潛在的衛生風險及法律問題。
益母草煎丸方劑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消瘀止痛:鱉甲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消瘀止痛的功效。益母草擅長活血化瘀,與鱉甲搭配,可增強其涼血止血之力,對於血熱妄行、瘀血阻滯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崩漏、月經過多、外傷出血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 滋陰降火,清熱解毒:鱉甲亦具滋陰降火之效,可輔助益母草清熱解毒,對於因血熱、肝火旺盛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總之,鱉甲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益母草煎丸的止血、消瘀功效,更提升了其清熱解毒的效果,使之更能有效治療因血熱、瘀血導致的各種婦科疾病。
益母草煎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益母草專長於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但若婦女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藥效難以發揮。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使益母草藥力得以充分發揮。
- 緩解腹痛,改善消化: 益母草活血化瘀,可能引起腹痛,尤其對於脾胃虛弱者。木香具備健脾和胃、止痛的功能,可以緩解腹痛,改善消化不良,平衡益母草的活血作用,使藥效更趨平和。
綜上所述,加入木香可以提升益母草煎丸的療效,使藥效更全面、更安全。
中藥方劑[益母草煎丸]的組成中,包含赤芍,因為赤芍具有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的作用。赤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血瘀引起的症狀如經痛、月經不調等有顯著效果。此外,赤芍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熱毒引起的炎症和腫脹有良好的緩解效果,使得[益母草煎丸]在調理血瘀和清熱解毒方面更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傳統中醫方劑「益母草煎丸」主要用於調理婦科疾病,如產後瘀血未清、痛經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成分中,犀角是一味重要的藥材。犀角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涼血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瘀滯導致的各種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現代由於犀牛被列為保護動物,犀角已成為禁止使用的藥材,目前多使用水牛角作為替代品。
在「益母草煎丸」中加入犀角(或其代用品),主要是考慮到犀角能夠幫助清除產後或經期可能產生的熱毒與瘀血,從而減輕患者的不適感。配合益母草等其他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疼痛的目的。總體而言,犀角在此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治療的思想。
益母草煎丸中添加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益母草性味苦寒,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但若單味使用,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味甘溫,可緩解益母草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平和。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解疼痛的作用,能使益母草的藥效得到更好的發揮,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甘草還可協調藥材之間的配伍,使藥性更趨於平衡,有利於整體治療。
益母草煎丸中加入麝香,主要考量其活血通經、行氣止痛的功效。
益母草本身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但對於血瘀阻滯、經絡不通導致的痛經,單靠益母草可能效果不足。麝香性溫通,能開竅透骨,迅速打通經絡,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益母草藥效發揮,快速緩解痛經。
此外,麝香還有開竅醒神、芳香闢穢的作用,能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等症狀。因此,在益母草煎丸中加入麝香,可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益母草煎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消癥的功效。益母草則善於活血調經,二者合用,能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瘀阻,對於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消癥散結:桃仁具有破血消癥之功,可有效消散體內積聚的瘀血,對於因血瘀引起的腫塊、包塊等也有改善作用。益母草亦有散結作用,二者配合,可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消癥散結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益母草煎丸 」介紹
中藥方劑「 益母草煎丸 」組成:益母草,青蒿,柳枝,柴胡,硃砂,天靈蓋,鱉甲,木香,赤芍,犀角,甘草,麝香,桃仁。
益母草 煎丸
- 功效:婦女骨頭發熱,身體消瘦,月經不通,心神煩躁,四肢痠痛,吃不下飯。
益母草:
- 性味歸經:辛、微苦,性溫,歸肝、脾經。
- 功效: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
-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
青蒿:
- 性味歸經: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
- 功效: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
- 主治: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瘧疾,黃疸,痢疾,腸炎,皮膚瘙癢,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
柳枝:
- 性味歸經:苦、辛,性溫,歸肝、膽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血。
- 主治:熱毒瘡瘍,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
柴胡:
- 性味歸經:苦、微辛,性微寒,歸肝、膽經。
-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主治:感冒,流行感冒,發燒,咳嗽,氣管炎,肺炎,肝鬱氣滯,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
硃砂:
- 性味歸經:辛、甘,性微寒,歸心、肝、肺經。
- 功效: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 主治: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
天靈蓋:
- 性味歸經:苦、澀,性平,歸心、肝經。
- 功效:安神,清熱瀉火,止驚悸,止痛。
- 主治:失眠,多夢,心悸,驚悸,癲癇,頭痛,眩暈,中風,半身不遂,言語謇澀,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狂犬病,腦炎,腦出血,腦梗死,腦瘤,癡呆等。
鱉甲:
- 性味歸經:鹹、甘,性寒,歸肝、腎經。
- 功效: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 主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
木香:
-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大腸經。
- 功效: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主治: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
赤芍:
- 性味歸經:苦、辛,性溫,歸肝經。
-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主治:溫毒発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犀角:
- 性味歸經:苦、澀,性寒,歸心肝二經。
-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
- 主治:筋骨痠痛,風寒溼痹,骨節痠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甘草:
-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瀉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麝香:
- 性味歸經:辛、溫,歸肝經。
-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産。
- 主治: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
桃仁:
- 性味歸經:溫、苦,歸肝經。
- 功效: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主治: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脹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
主治:婦女骨頭發熱,身體消瘦,月經不通,心神煩躁,四肢痠痛,吃不下飯。
總結:益母草煎丸 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調經止痛、清熱瀉火、補氣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瘕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益母草2斤,青蒿2斤,桃枝1握(長一尺),柳枝1握(長一尺)(以上四味細銼,用童便1鬥,於銀鐺中,煎至3升,絞去滓,煎成膏),柴胡2兩(去心),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天靈蓋1兩(塗酥炙令微黃),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木香1兩,赤芍藥2兩,犀角屑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麝香半兩(細研),桃仁5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如膏)。
上為末,用益母草煎都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用烏梅、甘草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益母草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母草煎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益母草2斤,青蒿2斤,桃枝1握(長1尺),柳枝1握(長1尺)(以上4味細銼,用童便1鬭,于銀铛中,煎至3升,絞去滓,煎成膏),柴胡2兩(去心),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天靈蓋1兩(塗酥炙令微黃),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木香1兩,赤芍藥2兩,犀角屑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麝香半兩(細研),桃仁5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如膏)。 主治:婦人骨蒸勞瘦,月候不通,心神煩熱,四肢疼痛,不能飲食。
益母草煎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益母草汁1升,青蒿汁1升,無灰酒1升,生薑汁3合,童便1升,蜜5合(以上同于銀器中,慢火熬成膏),柴胡1兩(去苗),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琥珀3分(細研),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地骨皮3分,白朮3分,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桔梗半分(去蘆頭),當歸半分,赤芍藥1兩,生乾地黃1兩,鬼箭羽1兩,麝香1分(細研)。 主治:婦人熱勞煩悶,四肢疼痛;經脈滯澀,腹脅妨悶,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