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青蒿煎丸

TAO REN QING HAO J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0.9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7%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0%
三焦經 6%
心包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4%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桃仁青蒿煎丸方劑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效。方劑中以桃仁活血化瘀,改善血流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緩解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桃仁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排泄,減少便祕等問題。方劑中加入桃仁,可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桃仁青蒿煎丸方中加入麝香,乃取其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功。方中桃仁、青蒿皆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效,而麝香則可助其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更能增強藥效,使藥力直達病所,更有效地治療頭痛、眩暈、心胸痺痛、經閉不通等症。

桃仁青蒿煎丸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熱鬱血滯所導致的各類症狀。其方中包含桃仁、青蒿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柴胡有其深層意義。根據中醫理論,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在此方中,柴胡能夠引導藥力入肝膽,以疏暢氣機,解除因肝氣鬱結而產生的不適。此外,柴胡還能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如桃仁、青蒿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清熱除濕的作用,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熱毒排出的目的。總體而言,柴胡在桃仁青蒿煎丸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調節人體氣血平衡,還能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對症狀的緩解起到關鍵作用。

桃仁青蒿煎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特定類型的疾病。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硃砂這一成分。硃砂,在中醫裡被認為具有清心鎮靜、安神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精神煩躁等症狀。之所以在桃仁青蒿煎丸中加入硃砂,主要是因為此方針對的是因熱毒內擾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問題。

桃仁能夠活血化瘀,青蒿則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兩者結合可以有效改善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而硃砂的存在,不僅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安神效果,還能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使患者的情緒得到平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不過,由於硃砂含有重金屬汞,現代醫學並不推薦長期或大量使用,因此在應用此方時應遵循醫囑,謹慎使用。

桃仁青蒿煎丸方劑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與方中桃仁、青蒿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止咳化痰之效,改善因肺氣鬱滯、痰濁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2. 潤肺補氣:紫菀亦有潤肺補氣之功,可滋潤肺燥,改善肺氣不足所致的呼吸氣短、聲音嘶啞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更全面地改善肺功能。

桃仁青蒿煎丸方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效。與方中桃仁、青蒿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改善血瘀症狀,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2. 滋陰補腎:鱉甲亦具滋陰補腎之效,可緩解因血瘀所致的肝腎陰虛症狀,如頭暈眼花、腰膝痠軟等。與方中青蒿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整體治療效果,使患者更快康復。

主治功效


桃仁青蒿煎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桃仁青蒿煎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十五歲以下所患的骨蒸熱勞,以及伴隨而來的盜汗、體熱咳嗽、煩躁發渴等症狀。同時也具有長肌肉、退熱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劑針對小兒骨蒸熱勞的病機,以活血化瘀、滋陰清熱、疏肝解鬱、鎮靜安神、祛痰止咳為主要治療原則。

  • 骨蒸熱勞:多因陰虛內熱、熱邪深入骨髓所致。表現為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消瘦等症狀。
  • 盜汗:陰虛內熱,迫津外洩所致。
  • 體熱咳嗽:熱邪壅肺,肺失清肅所致。
  • 煩躁發渴:陰虛津虧,虛熱內擾所致。

各成分功效解析

  • 桃仁:活血化瘀為君藥,可改善體內瘀滯狀態,並有潤腸通便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積熱。
  • 鱉甲:滋陰補腎,專入骨分,清骨中之熱,為臣藥,針對骨蒸熱勞的病根,滋陰以制陽,從根本上清退虛熱。
  • 柴胡:疏肝解鬱,引諸藥入少陽,兼有退熱之效,可疏解肝經鬱熱,協助鱉甲清熱。
  • 紫菀:祛痰止咳,平喘定喘,針對肺部症狀,清肺化痰止咳。
  • 麝香:開竅醒腦,但其量少,意在引藥入經,通絡止痛,協助活血化瘀。
  • 硃砂:鎮靜安神,消炎殺菌,可緩解煩躁不安,並有助於控制感染。

綜合分析

桃仁青蒿煎丸以桃仁活血化瘀,鱉甲滋陰清熱為主,配伍柴胡疏肝解鬱,紫菀祛痰止咳,麝香開竅通絡,硃砂鎮靜安神,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安神定志之功。針對小兒骨蒸熱勞的病機,標本兼顧,既能清退虛熱,又能改善體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桃仁(湯浸,去皮尖,研)半兩,麝香(研)1分,柴胡(去苗)1兩,丹砂(研)1兩,紫菀(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
長肌肉,退熱。
上六味,除麝香、丹砂外,並搗羅為末,共研勻,用青蒿汁、童便、生地黃汁各一盞,於銀石器內熬汁,入藥末一半,慢火再熬,攪得所,余藥未盡和勻,杵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至十丸,空心、食前煎陳粟米飲送下,日3次。

相關疾病


咳血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夜間盜汗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桃仁青蒿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組成:桃仁(湯浸,去皮尖,研)半兩,麝香(研)1分,柴胡(去苗)1兩,丹砂(研)1兩,紫菀(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 主治:長肌肉,退熱。主治:小兒15歲以下,骨蒸熱勞,盜汗,體熱咳嗽,煩躁發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