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靈蓋湯」中的天靈蓋,實際上是指人頭骨的頂骨部分。在古代醫學中,天靈蓋被認為具有鎮驚安神、固齒止痛的作用。在該方劑中,天靈蓋可能用於治療因驚嚇所致的不安或牙齒疼痛等症狀。
天靈蓋湯中加入麝香,主要有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辛香,能通竅開竅,醒神定志。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麝香能快速透達腦髓,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頭疼、眩暈等症狀,麝香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麝香在天靈蓋湯中起到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治療神志昏迷、頭疼眩暈等症狀。
天靈蓋湯中使用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潤腸通便: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改善腦部供血,從而緩解頭部脹痛、昏沉等症狀。
因此,天靈蓋湯中加入桃仁,旨在通過活血化瘀和潤腸通便的雙重作用,達到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狀的效果。
「天靈蓋湯」中的硃砂,雖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古代醫學中經過特殊處理後用於內服,具有鎮靜安神、清心定驚的作用。硃砂能夠幫助改善因心神不寧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與天靈蓋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安神作用。
天靈蓋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表: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宣肺透疹的功效。天靈蓋湯主治外感風熱,頭昏腦脹,發熱惡寒,咽痛咳嗽等症狀,淡豆豉可清熱解表,疏散風邪,緩解患者的頭昏腦脹和發熱症狀。
二、解毒消腫:淡豆豉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促進機體排毒,減輕炎症反應。對於外感風熱導致的頭部腫脹,淡豆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可幫助消腫止痛。
主治功效
天靈蓋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所載,天靈蓋湯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1. 急勞發熱,肌體羸瘦: 此描述指向因過勞而導致的急性發熱,並伴隨身體消瘦。 方中天靈蓋活血化瘀,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麝香開竅醒腦,助於驅散外邪;桃仁破血行氣,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體內瘀滯;純金石(硃砂)安神定志,可緩解因發熱引起的神情不寧;淡豆鼓發汗解表,有助於疏散外感。綜合來看,此方通過活血、開竅、解表,能有效緩解急勞發熱,改善體質虛弱的狀態。
2. 虛勞骨節疼痛,筋脈拘急,寒熱進退,發作如瘧,眠夢不安,精神怯弱,夜多盜汗,日漸萎黃,不能飲食: 此描述指向慢性虛勞性疾病,病症複雜,涉及多個系統。其中,「骨節疼痛,筋脈拘急」提示經絡不通,氣血運行障礙;「寒熱進退,發作如瘧」提示正邪交爭,陰陽失調;「眠夢不安,精神怯弱」表明心神不寧,精氣不足;「夜多盜汗,日漸萎黃,不能飲食」則反映陰虛內熱,脾胃虛弱。
天靈蓋湯中,天靈蓋活血化瘀,能改善經絡氣血阻滯;麝香開竅醒腦,振奮精神,驅散風寒;桃仁破血行氣,可改善體內瘀滯;純金石(硃砂)安神定志,可緩解心神不安,改善睡眠;淡豆鼓發汗解表,可疏散表邪,同時也能調和營衛。 此方通過綜合作用,從根本上調整虛勞引起的陰陽失調、氣血不足,從而緩解各種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天靈蓋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於以下幾點:
-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天靈蓋、桃仁等藥物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體內瘀滯,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暢通,從而緩解疼痛、拘急等症狀。
- 開竅醒腦,振奮精神: 麝香具有開竅醒腦之功,能振奮精神,改善精神怯弱,並有驅散外邪之效。
- 安神定志,調和心神: 純金石(硃砂)能鎮靜安神,緩解心神不寧,改善睡眠,使精神狀態得以恢復。
- 調和營衛,疏散表邪: 淡豆鼓能發汗解表,有助於疏散表邪,調和營衛,使機體恢復正常功能。
- 綜合調理,標本兼治: 此方通過多味藥物的協同作用,從多方面調整機體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不僅緩解當前症狀,還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恢復健康。
總體而言,天靈蓋湯主要針對因勞累或體虛而導致的各種症狀,其治療機理是通過活血化瘀、開竅醒腦、安神定志、調和營衛等作用,達到疏通經絡、振奮精神、鎮靜安神、調和陰陽,最終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天靈蓋1大兩(炙,研),麝香半兩,桃仁1大抄(去皮),朱砂1兩5錢(光明者),好豉1大升(乾者)。
上為末,搗和令勻。
每晨空腹以小便半升,和散方寸匕,以水煎服。
忌生血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通絡活血的功效,適合於瘦病患者使用。
- 本方中的天靈蓋、麝香、桃仁、硃砂、淡豆豉均為中藥,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靈蓋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三。 組成:天靈蓋1大兩(炙,研),麝香半兩,桃仁1大抄(去皮),朱砂1兩5錢(光明者),好豉1大升(乾者)。 主治:瘦病。
天靈蓋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天靈蓋(酥炙黃)1兩,柴胡(去苗)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桑根白皮(細銼)1兩,知母(切,焙)1兩,青蒿(乾者)1兩,甘草(炙,銼)2兩,阿魏(炒,研)2兩。 主治:急勞發熱,肌體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