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散

香砂散

XIANG S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脾經 28%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4%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砂散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方中因加入香附、砂仁等理氣解鬱藥,故加入硃砂,以鎮心安神,平復氣機,消除鬱結,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2. 化解藥性: 硃砂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化解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例如,方中加入香附,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但若單味使用,可能引起燥熱,而硃砂的寒性可緩解香附的燥性,使其更利於心脾。

香砂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治療神昏、痰迷、厥逆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香附、砂仁等合用,可增強開竅醒神之效。
  2. 活血通絡: 麝香亦有活血通絡之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緩解胸悶、心悸、頭暈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合用,可增強活血通絡之效,促進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砂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香砂散主治「狂易之疾」,即古代所指的精神異常、躁動狂亂之症,其症狀描述詳盡,包含:

  1. 精神躁動:如「心轉不定」「惡言駡詈」「獨言獨笑」「登高叫怒」等,類似現代的情緒激昂、言語紊亂、攻擊性行為。
  2. 行為異常:如「好登高臨險」「強走」「舉止非常」「解衣裸露」,反映患者失去行為控制力。
  3. 熱象表現:如「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顯示體內可能有熱邪壅滯。
  4. 神志障礙:如「虛言妄亂」「稱神說鬼」,屬中醫「痰熱擾神」或「心火亢盛」之範疇。

此方所治之證,近似於中醫「癲狂」病,尤其偏重於「狂證」,多因痰火擾心或心膽氣熱所致。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香砂散僅兩味藥組成,配伍簡潔而效專力猛:

1. 顆塊朱砂(研如粉)

  • 傳統功效:朱砂性微寒,質重沉降,歸心經,能「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為古代治療心神不寧、癲狂驚癇的要藥。
  • 邏輯推論
    • 重鎮安神:其質重可抑亢陽,沉降浮越之心火,改善躁動狂亂。
    • 清心熱:寒性可清心經實熱,針對「小便赤澀」「妄言」等熱象。
    • 現代觀點:含硫化汞(HgS),需注意潛在毒性,但古代強調其「鎮靜」作用,可能通過中樞抑制緩解症狀。

2. 真麝香(研)

  • 傳統功效:麝香辛溫,通行十二經,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多用於閉證神昏或痰瘀阻竅。
  • 邏輯推論
    • 開竅通閉:針對「神亂」症狀,辛香走竄之力可破除痰濁瘀血壅塞,開通心神之竅。
    • 協同朱砂:朱砂沉降鎮靜,麝香升散開竅,一降一散,調暢氣機,共解神志之閉。
    • 活血行氣:間接改善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的病理基礎。

配伍特點

  • 酒煎增效:以無灰酒(純米酒)煎煮,酒性溫通,助藥力速達經絡,並促進發汗解鬱。
  • 汗法應用:服後「厚蓋令汗出」,符合中醫「汗法」治則,透過發散外邪、疏通鬱熱,調和陰陽。

治療原理

此方以 鎮靜安神(朱砂) 結合 開竅醒腦(麝香),標本兼顧:

  • 治標:直接鎮定狂躁、安定神志。
  • 治本:疏通痰熱瘀阻,恢復心神清明。
    酒與汗法的運用,進一步強化疏泄鬱熱、調和氣血的作用,符合「狂者瀉之」的治療思路。

總結

香砂散以簡峻之方,針對痰熱擾神、心火亢盛的狂證,通過重鎮開竅、發汗透邪的雙重路徑起效,反映古代對精神異常疾病的獨特理解與用藥邏輯。其組方側重「通」「降」結合,體現中醫治療狂證的攻邪思維。

傳統服藥法


顆塊朱砂(研如粉)、真麝香(研)。上同研末。
用無灰酒滿注瓷瓶內,以糠頭火慢燒於瓷瓶外,約1時久,用銀器攪令熱,隨病人飲得酒多少,須至醉方止。候患人睡著,以衣被厚蓋令汗出,其人自愈。每酒2升,使朱砂半兩,麝香2銖,如病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容易生氣大便秘結排尿困難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大腸激擾綜合症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香砂散,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制蒼朮、木香、砂仁、陳皮、熟半夏、甘草、防風。 主治:風裹飲食,胃氣痛者。

香砂散,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組成:香附、砂仁、陳皮、貝母、厚朴、茯神、白朮、大腹皮、草果、蘇梗、桔梗、枳殼、甘草、薑。 主治:服前産後噎膈,氣多者。

香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引《十便良方》。 組成:顆塊朱砂(研如粉)、真麝香(研)。 主治:心轉不定,好登高臨險,惡言駡詈,不避親疏,日夜強走,獨言獨笑,或登高叫怒,舉止非常,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解衣裸露,不得安處,虛言妄亂,稱神說鬼,遂成狂易之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