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朱犀散中含有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 傳統醫學觀念: 古籍記載,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發狂、中暑、吐血、衄血等症。因此,古人認為犀角是治療這些疾病的珍貴藥材,並將其列入朱犀散方劑之中。
- 藥理作用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犀角中的主要成分角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但其藥效並不突出。然而,由於犀角資源稀缺,且已列入瀕危物種,其藥用價值早已被科學界否定,並被更安全有效的現代藥物所取代。
朱犀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極辛溫,入心經,能開竅醒神、豁痰開竅。朱犀散主治神昏、痰迷、驚癇等症,麝香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醒腦開竅、化痰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神志不清的症狀。
- 活血化瘀: 麝香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朱犀散中可能也包含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麝香的加入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加速病竈恢復。
朱犀散中包含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朱犀散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硃砂有助於平息躁動,安定心神,改善睡眠。
- 解毒止痛: 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效。朱犀散中,硃砂可以解毒,減輕因熱毒所致的疼痛,例如頭疼、牙疼等。
然而,硃砂具有毒性,長期服用或用量過大會造成汞中毒。因此,使用朱犀散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犀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瘡瘍經驗全書》,主治「中惡、中忤、鬼氣」等證,其症狀特點為:
- 發病情境:多發生於夜間或行至陰僻處(如廁所、郊野、空冷屋室等),古人認為此類環境易感穢濁邪氣或「鬼魅之氣」。
- 急重症候:突然昏倒、四肢厥冷、握拳僵直,伴鼻口出血或清血,類似現代醫學所稱「休克」或「急性意識障礙」。古書稱「屍厥」(腹不鳴、心脅暖),強調切勿移動患者,需以聲光熱氣(如打鼓、焚香)刺激甦醒。
此症被歸類為「中惡」,屬外來穢惡之氣閉阻心神,氣血逆亂所致,故治法以「開竅醒神、辟穢解毒」為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與功效
- 犀角(半兩):
- 性味鹹寒,入心、肝經,古代視為「清熱涼血、解毒鎮驚」要藥,尤擅解血分熱毒。
- 此處用鎊屑研末,取其速效,針對熱閉心包或血分瘀熱導致的神昏。
- 生麝香(一分):
- 辛溫走竄,力能「開竅通閉」,穿透力極強,可直達病所,喚醒神明。
- 與犀角一溫一寒,協同破除氣血壅滯,開泄穢濁之閉。
- 大朱砂(一分):
- 甘微寒,重鎮安神,兼清心火,古方常用作「定驚辟邪」之品,協助犀角、麝香穩定神志。
2. 用藥思路
- 急救導向:全方藥味簡峻,劑型為散劑,以新汲井水調灌(井水性寒清冽),旨在速效通閉。
- 協同作用:
- 犀角與朱砂涼血清心,針對「血亂神昏」;
- 麝香開竅醒神,針對「氣閉厥逆」;
- 三者共奏「清熱解毒、開竅鎮驚」之效,契合中惡證「穢毒內閉」的病機。
3. 民俗療法的輔助
原方強調發病時需「圍繞打鼓、焚燒香藥(如麝香、安息香)」,此舉既有心理暗示(驅邪安定),亦有藥理作用:香料辛散之氣可助麝香開竅,疏通環境穢濁,間接輔助藥物起效。
綜論
朱犀散的設計反映古代對急症「內閉外厥」的處理智慧:
- 以通為用:麝香之走竄、犀角之涼透、朱砂之鎮定,構成「開—清—鎮」的急救鏈條。
- 環境療癒:結合聲光熱刺激與藥香,呼應「天人相應」觀念,多管道激發陽氣回蘇。
此方雖帶有古代對「鬼氣」的迷信色彩,實質是針對突發性昏厥的急救方案,其藥理邏輯與現代「芳香開竅、鎮靜醒神」的急救思路亦有相通之處。
傳統服藥法
犀角半兩(鎊屑.研末),生麝香1分,大朱砂1分。上為細末。
每服2錢,新汲井水調灌之。
(《瘡瘍經驗全書》卷六)。此證與屍厥同,但腹不鳴,心脅俱暖。凡此切勿移動。即令親眷多人圍繞,打鼓燒火,或燒麝香、安息香、蘇木、樟木之類,且候記醒,方可移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朱犀散, 出處:《得效》卷十。 組成:犀角半兩(鎊屑,研末),生麝香1分,大朱砂1分。 主治:中惡,中忤,鬼氣,其證暮夜或登廁,或出效野,或遊空冷屋室,或人所不至之地,忽然眼見鬼物,鼻口吸著惡氣,驀倒地,四肢厥冷,兩手握拳,鼻口出清血,性命逡巡須臾不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