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驚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收斂,能斂肺止咳,適用於驚恐不安、心神不寧而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定驚散用於驚風、癲癇等疾病,患者常伴有咳嗽、氣喘,烏梅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收斂固澀: 烏梅酸澀,能收斂固澀,有助於止汗止瀉。驚風、癲癇發作時,患者容易出現汗出不止、四肢厥冷等症狀,烏梅可起到收斂固澀、溫陽止汗的作用,進一步穩定患者病情。
定驚散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驚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其鎮驚作用主要來自其所含的硫化汞,能抑制神經興奮性,達到平息驚悸、安神定志的效果。
此外,硃砂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擾心神所致的驚悸、失眠等症狀也有療效。然而,硃砂為有毒之物,需謹慎使用,需遵醫囑方可服用。
定驚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驚癇、神志昏迷、癲狂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2. 芳香通竅: 麝香具有特殊的香味,能起到芳香通竅的作用。對於鼻塞、頭痛、失眠等症狀,麝香能通過嗅覺刺激,疏通鼻竅,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因此,定驚散中加入麝香,正是利用其開竅醒神、芳香通竅的藥理特性,以達到治療驚癇、神志昏迷、癲狂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驚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厥」,為傳統中醫用於小兒驚風搐搦、神昏痰壅之證。
- 急驚風:多因外感熱邪化火,引動肝風,症見高熱抽搐、牙關緊閉。
- 慢驚風:多屬虛風,因脾虛肝亢或久病陰傷,症見緩慢抽搐、神疲肢冷。
- 痰厥:痰濁內閉,阻礙神明,突發昏仆、喉中痰鳴。
此方以鎮驚開竅、化痰息風為核心,針對小兒體質「肝常有餘,脾常不足」之特性,急則治標,先平肝風、豁痰醒神。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朱砂(3分)
- 性寒質重,歸心經,為傳統重鎮安神要藥,直接鎮攝浮越之肝陽,安定神魂。
- 其鎮靜作用針對驚風抽搐時「心神不寧、肝風內動」之病機。
烏梅肉(3分)
- 酸澀斂肝,能「和肝氣、養肝血」,抑製肝陽過亢,防風火相煽。
- 兼有輕度生津之效,緩解急驚風可能伴隨的陰液耗傷(如熱病傷津)。
麝香(3釐)
- 辛香走竄,力強而迅捷,擅開竅醒神、通絡散邪,破除痰濁之閉塞。
- 與朱砂一靜一動:朱砂鎮降,麝香宣通,共調氣機之逆亂。
配伍思維
- 標本兼顧:朱砂、麝香急治其標(鎮驚開竅),烏梅斂肝調本(防風動復起)。
- 動靜結合:麝香之「動」助藥力速達病所,朱砂之「靜」穩定神志。
- 痰風並治:麝香化痰開閉,朱砂、烏梅協同息風,符合小兒驚風「風痰相搏」之病機。
可能作用機理
從傳統理論推斷,此方通過:
- 神經抑制(朱砂降低中樞興奮性)+ 氣血調節(烏梅酸斂抑肝)。
- 代謝痰濁(麝香促進痰涎排出)+ 竅道通暢(改善腦部氣血壅滯)。
總結
定驚散為小而精悍之方,以「鎮、開、斂」三法並行,契合小兒驚風痰厥之急證特點,展現中醫「以簡駕繁」的組方智慧。
傳統服藥法
烏梅肉3分,朱砂3分,麝香3釐。
上為細末。
母乳調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驚散,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烏梅肉3分,朱砂3分,麝香3厘。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