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胃湯

JIE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一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胃經 18%
心經 16%
肺經 15%
肝經 7%
膽經 7%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脾經 3%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解胃湯中加入青蒿,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暑、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能清熱解暑,對於暑熱傷津、胃火亢盛所致的口渴、胃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此外,青蒿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暑熱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將青蒿加入解胃湯,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暑、涼血止血的功效,進一步改善胃部不適,達到更好的療效。

解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解胃湯常用於治療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泛酸等症狀,茯苓可幫助健脾利濕,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胃腸功能。
  2. 燥濕止瀉:茯苓能利水滲濕,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腹瀉。解胃湯中加入茯苓,有助於燥濕止瀉,緩解胃腸不適。

總而言之,茯苓在解胃湯中起着健脾利濕、燥濕止瀉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解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以緩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對胃部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健脾,緩解胃部不適,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減輕黃連的苦寒之性,使藥性更溫和,更易於胃部接受。

總而言之,甘草在解胃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治療胃病。

解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胃熱傷津、口乾舌燥、胃脘灼痛等症狀,皆可由麥門冬的滋陰潤燥功效緩解。
  2. 養胃生津:麥門冬能養胃陰,生津液,對於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引起的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解胃湯中加入麥門冬,可有效緩解胃熱傷津、胃陰不足引起的胃痛、口乾舌燥等症狀,達到養胃生津、清熱潤燥的目的。

解胃湯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善於清解胃火,尤其適合治療熱邪蘊結,胃失和降,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痛、胃脘灼熱等症狀。

此外,玄參還能滋養陰液,緩解胃火亢盛所致的胃痛、便祕等症狀。因此,解胃湯中加入玄參,可有效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緩解胃熱引起的各種不適。

解胃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利濕、除煩止渴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口渴、煩躁、胃痛等症狀,淡竹葉能有效緩解。
  2. 和胃止嘔: 淡竹葉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解胃湯中加入淡竹葉,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濕、和胃止嘔的功效,達到治療胃熱證的目地。

主治功效


解胃湯

解胃湯為中醫常用方劑,主要由青蒿、茯苓、甘草、麥門冬、玄參、淡竹葉等中藥組成。該方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滲濕、養陰生津、清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冬天的月分傷寒,風邪在陽明經,想要外出但還沒有外出,到了第8天,潮熱還沒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2.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3.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4.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5.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6.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解胃湯」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滲濕、養陰生津、清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冬天的月分傷寒,風邪在陽明經,想要外出但還沒有外出,到了第8天,潮熱還沒退。

傳統服藥法


青蒿5錢,茯苓2錢,甘草5分,麥冬5錢,玄參3錢,竹葉50片。
息陽明之焰,解少陽之氛。
水煎服。1劑而胃熱清,再劑而潮熱退,不必3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寒涼性,因此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解胃湯,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青蒿5錢,茯苓2錢,甘草5分,麥冬5錢,玄參3錢,竹葉50片。 主治:息陽明之焰,解少陽之氛。主治:冬月傷寒,邪在陽明,欲出而未出,至8日而潮熱未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