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湯

QIAN J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1%
脾經 11%
膽經 7%
心經 7%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湯的組成中包含青蒿,主要因為青蒿具有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解暑: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截瘧止痢的功效。千金湯主治暑熱傷津、發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短赤等症狀,青蒿可以有效清熱解暑,緩解患者的暑熱症狀。
  2. 疏散風熱:青蒿除了清熱解暑之外,還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千金湯中加入青蒿,可以幫助患者疏散體內風熱,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

因此,千金湯中加入青蒿,可以有效清熱解暑,疏散風熱,達到治療暑熱傷津等症狀的目的。

千金湯中包含柴胡,主要源於柴胡的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契合。

首先,柴胡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千金湯主治肝鬱氣滯、寒熱往來等症,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能有效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諸多不適。

其次,柴胡具有一定的升陽解表之效,可助陽氣升發,祛除外邪。千金湯中常配伍其他解表藥物,如葛根、薄荷等,柴胡的升陽解表作用可加強解表功效,促進機體恢復。

綜上所述,柴胡在千金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藥配伍的精妙,有效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千金湯中包含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祛除濕邪: 秦艽性苦寒,能疏散風寒,兼具除濕之功。千金湯以散寒祛濕為主,秦艽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解除風寒溼邪引起的諸症,如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
  2. 緩解筋骨疼痛: 秦艽能舒筋活絡,緩解筋骨疼痛,而千金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秦艽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止痛功效,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千金湯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止痛: 柳枝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功效。千金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腹痛、濕疹等症狀,柳枝可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柳枝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千金湯中加入柳枝,可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減輕腫痛。

千金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益智的功效。千金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茯神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精神症狀。
  2. 健脾益氣:茯神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夠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千金湯中常搭配其他補氣健脾的藥物,如人參、黃芪等,茯神可輔助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藥物療效。

千金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在於其發汗解表之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能宣肺散寒,發汗解表,且兼具利水消腫之效。千金湯主治風寒表證,症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流涕,脈浮緊等。麻黃在此方劑中起到驅散風寒,促進汗出的作用,有助於迅速緩解表證,達到治癒效果。此外,麻黃亦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加強解表之效。

千金湯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之功效。千金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陽明,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肉桂溫陽散寒,可驅散寒邪,緩解寒凝所致的症狀。
  • 助陽化氣: 肉桂具有溫補腎陽、助陽化氣的作用。對於陽虛寒凝所致的陽氣不足,肉桂可以溫補腎陽,促進陽氣生髮,提高機體抵抗力,幫助恢復健康。

總而言之,肉桂在千金湯中起著溫陽散寒、助陽化氣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寒邪客於陽明引起的諸多症狀。

千金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源於其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藥性。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善於清肺熱、降腎火,尤其對於因熱邪傷陰、肺燥津傷所致的咳嗽、咽痛、口渴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千金湯主要治療熱病後期或燥邪傷肺所致的陰虛內熱症狀,如發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知母的加入,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滋陰潤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

千金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千金湯用於治療水濕停滯、脾虛不運所致的症狀,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茯苓可協助利水消腫,改善水濕停滯的病症。
  2. 健脾益氣: 茯苓兼具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避免水濕再度停滯。千金湯中常配伍其他健脾藥物,如白朮、甘草等,共同發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千金湯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鱉甲味甘鹹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千金湯主治溫熱病,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渴引飲、舌紅苔黃、脈數等,鱉甲可清熱解毒,降溫退熱,緩解患者的熱毒症狀。
  • 滋陰潛陽: 鱉甲還具有滋陰潛陽的作用,可抑制陽氣過盛,防止熱邪耗傷陰液。千金湯中常配合滋陰藥物,如生地黃、玄參等,共同達到滋陰清熱的效果。

鱉甲的加入,使得千金湯的清熱解毒、滋陰潛陽之功更加顯著,更能有效地治療溫熱病。

千金湯中包含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千金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能幫助疏解肝氣,使氣機流通,從而緩解疼痛和脹滿。
  2. 降逆止嘔,消食導滯:枳殼還能降逆止嘔,消食導滯,對於肝氣犯胃所致的噁心嘔吐、食積不化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千金湯中加入枳殼,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緩解消化不良。

千金湯中包含常山,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祛除寒邪: 常山性溫,味苦,具有溫陽散寒、解表散寒之效。千金湯用於治療寒邪侵襲,陽氣不足所致的寒熱往來、發熱惡寒等症狀,常山可溫陽散寒,驅散寒邪,改善寒熱往來症狀。
  2. 清熱解毒,止痢止痛: 常山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寒熱往來伴隨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其可清熱解毒,止痢止痛,緩解寒熱往來所帶來的腸胃不適。

總而言之,常山在千金湯中的作用為溫陽散寒、清熱解毒,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改善寒熱往來、腹痛、腹瀉等症狀。

千金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包括了天靈蓋。天靈蓋,在中醫藥材中,指的是鹿或牛等動物頭骨上部的一塊骨片,因其形狀特徵而得名。在千金湯的配方中加入天靈蓋,主要是基於傳統中醫學對於此藥材性味歸經及功效的理解。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天靈蓋性溫味甘、咸,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止瀉之效,適用於治療虛損、腰膝酸軟、遺精早洩等症狀。千金湯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補益方劑,旨在調理人體整體機能,強化體質,故採用天靈蓋可增強該方劑在補腎方面的療效,從而達到扶正祛邪、延年益壽的目的。然而,現代應用時應注意選用合規來源的藥材,並遵循醫師指導使用。

千金湯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消積: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驅除腸道寄生蟲,消積化滯。千金湯多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腹脹腹痛等症,檳榔有助於促進消化,清除積滯,達到治療目的。
  2. 降逆止嘔:檳榔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食積、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千金湯中常與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配伍,加強療效。

主治功效


千金湯主治功效分析

千金湯的主治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小兒驚忤、暴驚、驚啼

    • 《本草綱目》、《聖濟總錄》、《幼幼新書》、《千金翼方》、《太平聖惠方》等多部文獻均記載千金湯可用於治療小兒驚嚇相關症狀,如暴驚啼絕、驚啼不止等。
    • 這些症狀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驚厥、高熱驚厥等相關。
    • 從中醫角度來看,這類症狀多與「心」、「肝」有關,心主神明,肝主疏洩,驚嚇易導致心神不寧、肝風內動。
  2. 時行熱毒、溫病熱病

    • 《醫心方》、《醫方集解》記載千金湯可治「時行垂死者」、「天行熱毒垂死」、「陽毒傷寒未解,熱在內,恍惚如狂」。
    • 這些描述與現代醫學中的急性傳染病、熱性病等相符。
    • 中醫認為,「時行」、「天行」多與外感六淫之邪有關,熱毒熾盛則可導致高熱、神昏等症狀。
  3. 哮喘

    • 《兒科要略》、《雜病源流犀燭》、《沈氏尊生書》均提到千金湯可用於治療哮喘。
    • 《兒科要略》指出:「哮之通治方用千金湯最妥」,並詳細描述了不同類型哮喘的辨證論治。
    • 現代醫學中,哮喘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加劇。
    • 中醫認為哮喘多與「痰」、「肺」、「腎」有關,痰阻氣道、肺失宣降、腎不納氣均可導致哮喘。
  4. 瘧疾

    • 《嬰童類萃》記載「神授千金湯,治一切瘧,無不神效」。
    •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主要症狀為間歇性發冷的寒戰、高熱、出汗。
    • 中醫認為瘧疾多與「邪」、「正」有關,邪氣侵襲人體,正氣與邪氣交爭,導致寒熱往來。
  5. 屍疰、鬼疰、一切勞疾

    • 《聖濟總錄》記載千金湯可治「屍注鬼注,一切勞疾」。
    • 屍疰、鬼疰是古代對某些傳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稱謂,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結核病等。
    • 中醫認為,這類疾病多與「虛」、「癆」有關,長期勞累、正氣虧虛,易感受外邪,導致疾病纏綿難愈。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古文記載中,可以推測千金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多部文獻提到千金湯用於治療「時行熱毒」、「天行熱毒」等,說明其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苦參是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可能在此發揮了關鍵作用。

  2. 鎮驚安神:小兒驚嚇相關症狀多與心神不寧有關,千金湯中可能含有鎮驚安神的藥物,如牡蠣等,有助於平抑肝陽、鎮驚安神。

  3. 宣肺化痰、降氣平喘:哮喘的治療關鍵在於宣肺化痰、降氣平喘。千金湯中可能含有麻黃、杏仁、半夏、蘇子等藥物,具有宣肺、化痰、降氣、平喘的作用。

  4. 截瘧:瘧疾的治療關鍵在於截斷病勢、防止復發。千金湯中可能含有常山等藥物,具有截瘧的作用。

  5. 扶正祛邪:對於「屍疰」、「鬼疰」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千金湯可能通過扶助正氣、祛除邪氣來達到治療目的。

總結:

千金湯是一個應用廣泛的古代方劑,其主治功效涵蓋了小兒驚嚇、時行熱毒、哮喘、瘧疾以及屍疰、鬼疰等「一切勞疾」,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其治療原理主要包括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宣肺化痰、降氣平喘、截瘧以及扶正祛邪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病名和病因認識與現代醫學存在差異,因此在理解千金湯的主治功效時,需要結合古代醫學背景和現代醫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

傳統服藥法


青蒿(酒浸1宿,焙)1兩,柴胡(去苗)1兩,秦艽(童便浸1宿,焙)1兩,柳枝1兩,桃枝1兩,茯神(去木)1兩,麻黃(去根節)1兩,桂(去粗皮)1兩,知母(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常山1兩,天靈蓋1枚(童便、酒共和浸,炙),檳榔(銼)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1盞半,童便半盞,加薤白5寸,豉5粒,同煎至1盞,去滓熱服。10服後,十指甲中生毛為候。或青白色者不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千金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咽喉痛易感到驚嚇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六。 組成:桂心。 主治:小兒失音不語。

千金湯,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陳皮半兩,升麻半兩,射乾1兩。 主治:咽喉腫痛。

千金湯,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蜀椒6铢,左顧牡蠣6铢(碎)。 主治:小兒暴驚啼絕死,或有人從外來,邪氣所逐,令兒得疾。

千金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八。 組成:青蒿(酒浸1宿,焙)1兩,柴胡(去苗)1兩,秦艽(童便浸1宿,焙)1兩,柳枝1兩,桃枝1兩,茯神(去木)1兩,麻黃(去根節)1兩,桂(去粗皮)1兩,知母(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常山1兩,天靈蓋1枚(童便、酒共和浸,炙),檳榔(銼)半兩。 主治:屍疰,鬼疰,一切勞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