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飲子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柴胡為君藥,疏肝解鬱,和解少陽: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功效。柴胡飲子主治少陽病,表現為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耳鳴等症,而柴胡正是針對這些症狀的關鍵藥物,能夠疏解肝鬱,調和少陽,達到解表散寒、和解少陽的目的。
- 柴胡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柴胡飲子中除了柴胡,還包含了其他藥物,例如黃芩、半夏、生薑等,這些藥物與柴胡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加強療效。例如黃芩清熱燥濕,半夏燥濕化痰,生薑溫中散寒,與柴胡共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治療少陽病。
柴胡飲子為一方經典的中醫處方,主要針對瘧疾之熱多寒少症狀,其組方精妙,其中包含常山這一味藥材。常山味苦性寒,歸肝、脾經,具有截瘧、清熱之效,特別適用於治療瘧疾發作時的高熱與寒戰不調。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常山能「主心腹積聚,除寒熱」,是治療瘧疾的要藥。在柴胡飲子中,常山與柴胡、黃芩等藥相配,共奏和解表裡、清熱截瘧之功。常山雖有小毒,但在方中用量適度,並輔以其他藥材調和,可安全有效地發揮其療效。此方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以及藥物之間的協同增效作用。
柴胡飲子中加入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暑: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之功效。柴胡飲子主治外感風寒夾濕,症見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胸悶脘痞、口渴不欲飲等。青蒿的加入,可以清解暑熱,緩解患者的發熱症狀,並改善口渴不欲飲的表現。
二、疏散風熱:青蒿還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與柴胡、黃芩等藥物配合,能夠更好地疏散風邪,使體內鬱熱得以宣泄,從而達到清熱解表、通陽化氣的目的。
柴胡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柴胡飲子以柴胡、黃芩等苦寒藥為主,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苦寒藥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陽。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功效,可增強柴胡飲子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的功效,同時亦可緩解柴胡飲子可能造成的胃腸不適。
柴胡飲子中加入秦艽,主要有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祛風濕: 柴胡飲子主要針對肝鬱氣滯、濕熱內蘊所致的症狀。秦艽具有疏肝解鬱、祛風濕的功效,可協同柴胡疏肝解鬱,並清除濕熱,達到整體療效。
- 合柴胡以清熱: 柴胡飲子中柴胡善於疏肝解鬱,但若肝火較旺,單用柴胡恐難以清熱。秦艽性寒,可合柴胡以清熱,避免單用柴胡加重肝火,更有效地解決肝鬱氣滯的病症。
柴胡飲子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體力:柴胡飲子以疏肝解鬱、清熱利膽為主要功效,但部分患者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無法有效發揮藥效。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之功,能增強患者正氣,提高免疫力,使柴胡飲子更能發揮療效。
- 調和藥性,避免偏寒:柴胡飲子中含有柴胡、黃芩等寒涼藥材,若患者體質偏寒,單用可能會加重寒涼之性,導致脾胃虛寒、腹瀉等副作用。人參性溫,能中和柴胡飲子中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溫和,更適合體質偏寒的患者服用。
柴胡飲子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柴胡飲子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發熱、口苦、脅痛、小便黃赤等症狀,而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將體內濕熱排出,並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肝膽濕熱的病症。
2. 協同柴胡疏肝解鬱: 柴胡飲子中以柴胡為主藥,具有疏肝解鬱、退熱解表的作用。茯苓可以幫助柴胡疏肝解鬱,並起到緩和柴胡的燥性,避免其過於辛燥傷津。
柴胡飲子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肝理氣: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的功效。柴胡飲子以疏肝解鬱爲主,枳殼配合柴胡、香附等藥材,能更好地疏通肝氣,緩解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
二、 降逆止嘔:枳殼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犯胃、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柴胡飲子中加入枳殼,能幫助緩解肝氣上逆導致的噁心嘔吐,使患者症狀得到更全面有效的改善。
柴胡飲子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和解脾胃,降逆止嘔: 柴胡飲子主治少陽證,常伴有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性味辛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能和解脾胃,降伏逆氣,緩解嘔吐症狀,使藥效更加完善。
- 配合柴胡疏肝理氣: 柴胡為君藥,疏肝理氣,但其性偏燥,易傷胃陰。半夏可中和柴胡的燥性,使藥力更為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疏肝理氣之效。
主治功效
柴胡飲子:中醫方劑的經典之作
- 柴胡飲子,由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半夏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化濕、理氣疏肝、止咳化痰的功效。
- 柴胡:能清熱、解表、散風、止咳。
- 常山:能祛痰止咳、殺蟲。
- 青蒿:能清熱解毒、退虛熱。
- 甘草:能補氣、益氣、止咳化痰。
- 秦艽: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
- 人參:能補氣、生津、益智。
- 茯苓:能健脾、利水、安神。
- 枳殼:能行氣、消積、降氣。
- 半夏:能化痰、止嘔、降氣。
柴胡飲子的傳統代功效,包括:
- 清熱化濕:柴胡飲子能清熱解毒,祛除體內的濕熱之邪,適用於濕熱證引起的感冒、發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 理氣疏肝:柴胡飲子能疏肝理氣,改善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止咳化痰:柴胡飲子能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柴胡飲子是中醫方劑的經典之作,具有清熱化濕、理氣疏肝、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濕熱證引起的感冒、發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人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大黃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
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溫服,日3次。
二陽病《名醫類案》:張子和治常仲明病寒熱往來,時咳一二聲,面黃無力,懶思飲食,夜寢多汗,日漸瘦削,諸醫作虛損治之,用二十四味燒肝散、鹿茸、牛膝,補養二年,口中痰出,下部轉虛,戴人斷之日,上實也,先以湧劑吐痰二三升,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一月余復舊,此二陽病也。
柴胡飲(《校注婦人良方》卷五)、人參柴胡飲子(《準繩·類方》卷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熱感冒、濕熱黃疸等病症的初期使用,若病情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頭暈、心悸、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飲子, 出處:《溫熱經解》。 組成:柴胡1錢半,酒芩1錢,防風8分,甘草8分,白芍1錢半,黑荊芥6分。 主治:産後溫病。
柴胡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 組成: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炒)、半夏(湯浸7次)各等分。 主治:嵐瘴。
柴胡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二。 組成:柴胡半兩,黃芩半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草龍膽半兩。 主治:大人、小兒傷寒,餘熱不已。
柴胡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柴胡1兩半(去苗),木通1兩半(銼),赤芍藥1兩半,豉1合,石膏2兩半(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熱病3日,頭痛口苦,寒熱往來。
柴胡飲子, 出處:《宣明論》卷四。 組成:柴胡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大黃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 主治:傷寒發汗未解,氣血已虛,寒熱往來,口乾煩渴,大便秘結,脈洪實弦數。一切肌骨蒸積熱作,蓄熱寒戦,或下後熱未癒,汗後勞復或骨蒸肺痿喘嗽,婦人餘疾,産後經病。
柴胡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柴胡2兩(去苗),川升麻1兩半,赤芍藥1兩,黃芩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半(麸炒微黃,去瓤),麥門冬2兩(去心),竹葉2兩,梔子仁1兩。 主治:熱病5日,已得汗,毒氣不盡,猶乍寒乍熱,昏昏如醉,脅下牢滿,骨節疼痛,不能食下,舌本乾燥,口內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