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伐邪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血的功效。伐邪湯常用於治療溫病熱盛、邪熱熾盛、神昏譫語、口渴煩躁、高熱不退等症狀。
石膏能夠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發熱、煩躁等症狀;同時,石膏也能夠涼血止血,緩解熱邪引起的出血症狀。因此,石膏在伐邪湯中扮演着重要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角色,有助於快速控制病情,恢復患者健康。
伐邪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祛邪:伐邪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邪氣侵襲所致的疾病,其目的是驅除邪氣,恢復人體正氣。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扶持正氣,使之抵抗邪氣入侵,達到祛邪的目的。
- 防止氣虛:驅除邪氣的過程中,往往會消耗人體正氣,導致氣虛。人參能補氣,防止氣虛,使人體在驅邪過程中保持充足的元氣,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因此,伐邪湯中加入人參,既能扶持正氣,抵抗外邪,又能防止氣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伐邪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解脾胃,化痰止嘔: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伐邪湯常用於外感風寒,痰濕內阻,症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脘痞、噁心嘔吐等。半夏可化解痰濕,和解脾胃,使氣機通暢,減輕嘔吐等症狀。
2. 輔助祛邪,增強療效:半夏辛散溫通,可以助其他藥物祛除外邪,如麻黃、桂枝等,提高整體療效。同時,半夏也可調節氣機,使藥物更容易到達病竈部位,發揮藥效。
伐邪湯中含有柴胡,主要原因在於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效,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契合。
其一,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並升發陽氣,有助於驅散外邪,解除表證。伐邪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症狀,而柴胡的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作用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其二,柴胡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甘草等配合,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柴胡能引導藥物至病所,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因此,柴胡在伐邪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伐邪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伐邪湯主要用於治療熱邪犯肺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口渴等症,而麥門冬可以清熱解毒,緩解肺熱,並滋潤肺燥,有利於痰液排出。
- 滋陰降火: 伐邪湯的組成多為辛涼解表藥,容易耗傷津液,導致陰虛火旺。麥門冬能滋陰生津,降火氣,可以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起到保護正氣的作用。
因此,伐邪湯中加入麥門冬,不僅可以清熱潤肺,更能滋陰降火,達到治療熱邪犯肺,兼顧陰陽平衡的效果。
伐邪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伐邪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表證,而茯苓可健脾利濕,有助於將濕邪排出體外,同時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
- 配合其他藥物:伐邪湯中常配伍辛溫解表藥物,如麻黃、桂枝等,而茯苓則可以緩解辛溫藥物的燥性,防止傷津耗氣,並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此外,茯苓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伐邪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調和藥性,緩和副作用:
伐邪湯多用辛溫之品,以驅除外邪,但辛溫藥性較烈,易傷正氣。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降低藥性對胃腸道的刺激,避免損傷脾胃,使藥力更爲平和,增強療效。
二、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提高抗病能力。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物的藥效,更有效地驅除外邪,緩解症狀,提高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伐邪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 厚朴辛散溫燥,善於燥濕化痰:伐邪湯主治濕熱內蘊、痰濁壅肺之症,而厚朴能燥濕化痰,有利於祛除肺部的痰濁,緩解呼吸道症狀。
- 厚朴降逆止嘔,有助於止咳化痰:厚朴可降逆止嘔,緩解因痰濁壅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祛除痰濁,恢復肺氣功能。
伐邪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伐邪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邪氣犯肺,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胸悶、氣喘等症狀。
- 行氣消積,化痰止咳: 枳殼還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咳痰,枳殼能幫助化痰止咳,緩解症狀。
綜上所述,伐邪湯中加入枳殼,可通過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以及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等功效,有效緩解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伐邪湯」,主要組成包括石膏、人參、半夏、柴胡、麥冬、茯苓、甘草、厚朴、枳殼,可用於治療瘧疾發作時的情形,如發熱、頭痛、鼻腔乾燥、口渴、眼眴眴不清爽、無法入眠、煩躁不安、怕火光、討厭聽到人聲喧嘩等症狀。
組成介紹:
甘草:味甘平,性微溫,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柴胡: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平肝息風、疏肝解鬱、清熱解表、散風解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補陽、清熱瀉火等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厚朴: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石膏:味甘、微寒,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括:
「伐邪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組合在一起,可發揮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因此,「伐邪湯」適用於治療瘧疾發作時的情形,如發熱、頭痛、鼻腔乾燥、口渴、眼眴眴不清爽、無法入眠、煩躁不安、怕火光、討厭聽到人聲喧嘩等症狀。但具體治療方案應由合格中醫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傳統服藥法
石膏3錢,人參3錢,半夏2錢,柴胡2錢,麥冬5錢,茯苓1兩,甘草1錢,厚朴1錢,枳殼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表、和營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瘧疾發熱、頭痛鼻乾、渴欲飲水、日眴眴不得眠、甚則煩躁、畏火光、厭聽人聲喧嘩等症狀。
- 本方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伐邪湯, 出處:《辨證錄》卷八。 組成:石膏3錢,人參3錢,半夏2錢,柴胡2錢,麥冬5錢,茯苓1兩,甘草1錢,厚朴1錢,枳殼1錢。 主治:瘧疾發熱,頭痛鼻乾、渴欲飲水,日眴眴不得眠,甚則煩躁,畏火光,厭聽人聲喧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