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蒿鱉甲湯

柴蒿鱉甲湯

CHAI HAO BIE JI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0%
腎經 8%
膽經 7%
脾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脾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柴蒿鱉甲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退熱除煩: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鱉甲則清熱涼血,滋陰潛陽。兩者合用,可有效疏解肝氣鬱結,退熱除煩,緩解因肝氣不舒導致的發熱、胸悶、煩躁等症狀。
  2. 配合鱉甲,增強清熱解毒功效:柴胡可引導藥物直達肝膽,與鱉甲共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適用於熱毒壅盛、肝膽鬱熱所致的疾病,例如黃疸、熱病等。

柴蒿鱉甲湯的組成中包含青蒿,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柴蒿鱉甲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分有熱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溫病、熱毒瘡瘍等。青蒿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疾病症狀。
  2. 疏散風熱: 青蒿還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以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等。柴蒿鱉甲湯中亦含有柴胡、黃芩等疏散風熱的藥物,青蒿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疏散風熱之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涼血之效。對於柴蒿湯所治的熱毒熾盛、血分有熱、陰虛火旺等症狀,鱉甲能起到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配合柴蒿等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

2. 補益肝腎:鱉甲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養血填精的作用。對於一些因陰虛火旺、肝腎不足而導致的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等症狀,鱉甲能起到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作用,配合柴蒿等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效。柴蒿鱉甲湯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黃芩可清熱解毒,抑制毒邪的蔓延,防止病情加重。
  2. 涼血止血: 黃芩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抑制血熱妄行,防止出血。柴蒿鱉甲湯中,鱉甲滋陰涼血,與黃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涼血止血的效果,促進瘡瘍的癒合。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柴胡、鱉甲的燥性: 柴胡性微寒,鱉甲性寒,若單獨使用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影響藥效。白芍性微寒,味甘酸,入肝脾經,可緩解柴胡、鱉甲的燥性,保護脾胃,防止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2. 滋陰養血,調和營衛: 白芍具有滋陰養血、和血調經的作用,可改善柴胡、鱉甲所導致的陰虛血燥、營衛不調等症狀,使藥效更加溫和,利於病患恢復。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柴蒿鱉甲湯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癰疽腫毒、瘡瘍潰爛、跌打損傷等,牡丹皮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配合柴胡、鱉甲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2. 緩解藥物毒性:柴蒿鱉甲湯中含有較多苦寒之藥,如柴胡、鱉甲等,容易傷及脾胃,牡丹皮能緩解藥物的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寒,引起胃寒腹痛等副作用。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柴蒿鱉甲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的疾病,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對血分的傷害。
  2.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養血生津,可以緩解熱毒耗傷陰津所致的口渴、便祕等症狀。柴蒿鱉甲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補充因熱毒損傷的陰液,促進疾病的康復。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潤燥: 柴蒿鱉甲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但藥性偏燥,容易傷陰。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可緩解柴蒿鱉甲湯燥性,保護津液,避免傷陰。
  2. 清熱降火: 麥門冬亦有清心火、除煩熱之效。柴蒿鱉甲湯常用於熱毒熾盛之症,加入麥門冬可增強清熱降火之力,更好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熱症。

因此,麥門冬的加入,不僅調節了柴蒿鱉甲湯的藥性,更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療效。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梔子,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柴蒿鱉甲湯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癰疽、疔瘡、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膽經,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有效抑制熱毒上炎,並清解血液中的熱毒,達到消腫止痛、退熱解毒的效果。此外,梔子還可緩解患者的煩躁、口渴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柴蒿鱉甲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調和藥性: 柴蒿苦寒,鱉甲鹹寒,藥性偏寒。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平和,減少寒性對人體的刺激,避免寒性過盛而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緩解疼痛等作用,能增強柴蒿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並能緩解鱉甲的寒性,使藥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柴蒿鱉甲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女溫病過程中,因「熱入血室」所致之症。具體病因為經期(經水適來)或經後(經水適斷)時,外感溫熱之邪乘虛內陷血室(胞宮),與血相搏,形成晝夜差異之熱型:

  • 晝靜夜熱:白陽氣行於外,故晝日脈靜身涼;夜陰氣入內,邪熱與血相爭,故夜間發熱脈數。
  • 少陽樞機不利:膽熱上逆則口苦耳聾,邪阻肝絡則胸脅痞滿而痛(加減條款所示)。
  • 陰血耗傷:熱傷營陰,可能兼見口渴、舌紅少津等,故方中配伍滋陰涼血之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透少陽伏熱、涼血滋陰透邪」為核心,可分三層次解析:

  1. 和解少陽,透達伏熱

    • 柴胡(2錢)配黃芩(2錢):和解少陽經典藥對,清泄少陽鬱火,透邪外達。
    • 青蒿(1錢半)協柴胡:芳香透絡,尤擅清透陰分伏熱(夜間發熱特徵),為溫病熱入血室常用藥。
  2. 清營涼血,滋陰透邪

    • 生鱉甲(3錢)配丹皮(3錢):鱉甲入陰分,軟堅透熱;丹皮涼血散瘀,合治熱與血結。
    • 鮮生地(4錢)配麥冬(2錢):甘寒滋陰生津,防熱邪耗傷營血。
    • 梔子(2錢):清三焦鬱火,導熱下行,助退夜熱。
  3. 柔肝和血,調暢氣機

    • 白芍(3錢)配甘草(1錢):酸甘化陰,柔肝緩急,兼制柴、蒿辛散耗陰。
    • 加減法
      • 花粉生津止渴,針對陰傷;
      • 枳實、栝樓仁、牡蠣寬胸散結,化痰通絡,治胸脅痞痛(痰熱或氣滯所致)。

配伍特點

  • 透邪不傷陰:柴胡、青蒿透熱,佐生地、麥冬滋陰,契合溫病「存陰為先」原則。
  • 涼血兼散瘀:丹皮、梔子涼血散熱,防血熱互結成瘀。
  • 晝夜分治:針對「晝靜夜熱」病機,以透解陰分伏熱為重點,體現溫病辨時用藥思維。

此方實為小柴胡湯青蒿鱉甲湯化裁之複方,結合少陽樞機調解與溫病伏熱透達法,專治婦女熱入血室之變證。

傳統服藥法


柴胡2錢,青蒿1錢半,生鱉甲3錢,黃芩2錢,白芍3錢,丹皮3錢,鮮生地4錢,麥冬2錢,梔子2錢,生甘草1錢。
渴,加花粉;胸脅痞滿而痛,加枳實、栝樓仁、牡蠣各3錢。
水5杯,煎2杯,分2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蒿鱉甲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九。 組成:柴胡2錢,青蒿1錢半,生鱉甲3錢,黃芩2錢,白芍3錢,丹皮3錢,鮮生地4錢,麥冬2錢,梔子2錢,生甘草1錢。 主治:婦人病溫,經水適來或適斷,熱入血室,耳聾口苦,晝則脈靜身涼,夜則發熱脈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