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柴胡清肝湯
整體功效: 疏肝解郁,清熱涼血。
主治: 肝鬱化火,肝膽風熱,症見脅肋脹痛,口苦咽乾,目赤耳鳴,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
柴胡清肝湯由柴胡、白芍、甘草、當歸、鈎藤、黃芩、牡丹皮、青皮、梔子組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熱涼血的功效。主治肝鬱化火、肝膽風熱所引起的脅肋脹痛、口苦咽乾、目赤耳鳴、煩躁易怒等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本草綱目》
- 《中醫學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北柴胡7分,小生地1錢5分,炒白芍1錢5分,西當歸1錢5分,川貝母1錢,牡蠣粉3錢,北連翹1錢,玄參1錢,炒山甲1片,金銀花1錢5分,甘草7分。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清肝湯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清降逆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鈎藤具有平肝熄風、舒筋活絡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熱涼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胡清肝湯有疏肝解郁、清熱涼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柴胡清肝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證候

肝火上炎
肝鬱化火,肝膽實火,肝膽火旺,肝熱,肝經風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清肝湯, 出處:《馬培之醫案》。 組成:柴胡、黃芩、甘草、南沙參、川草、黑梔。 主治:怒火上升,憎寒惡熱,肝膽風熱瘡瘍。
柴胡清肝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生地黃1錢,柴胡1錢,黃芩1錢,山梔1錢,天花粉1錢,防風1錢,牛蒡子1錢,連翹1錢,甘草節1錢。 主治:鬢疽初起未成者,毋論陰陽表裏。肝火壅盛,並脅生癰疽。
柴胡清肝湯, 出處:《外科真铨》卷上。 組成:北柴胡7分,小生地1錢5分,炒白芍1錢5分,西當歸1錢5分,川貝母1錢,牡蠣粉3錢,北連翹1錢,玄參1錢,炒山甲1片,金銀花1錢5分,甘草7分。 主治:謀慮不決,鬱火凝結少陽膽經而成夭疽、銳毒,生於耳後1寸3分高骨之後,左名夭疽,右爲銳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