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去邪如掃湯」方劑中包含「王不留行」,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王不留行性味甘辛平,入肝、脾經,具有活血通經、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女性產後瘀血阻滯、乳汁不通等症狀,王不留行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消腫止痛、通乳之效。
二、引藥入經,增強療效:王不留行能引導藥力至肝、脾經,並促進藥物吸收,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其療效,進而達到祛除邪氣、改善病症的效果。
「去邪如掃湯」方劑中包含澤瀉,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滲濕,瀉下濁邪。方劑名「去邪如掃」,意在驅除外邪,而澤瀉的利水作用有助於將體內積存的濕邪、濁邪排出,達到去邪目的。
- 清熱解毒: 澤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因外邪入侵而引起的熱毒。此與方劑名「去邪如掃」中「去邪」的含義相符,強調去除外邪及熱毒。
綜上所述,澤瀉在「去邪如掃湯」中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驅除外邪、恢復健康的目的。
去邪如掃湯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加入白朮,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使之更好地吸收和利用營養,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
- 助藥力: 白朮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祛邪止痛的效果。例如,白朮可以增強柴胡、黃芩等藥材清熱解毒的功效,提高藥方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去邪如掃湯」主治功效分析
「去邪如掃湯」出自《惠直堂經驗方》,其組成僅有三味藥:王不留行、澤瀉、白朮。此方劑雖藥味簡潔,卻能針對特定病機,展現出精巧的治療思路。
主治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去邪如掃湯」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通,膀胱氣閉,面紅耳赤,口渴煩躁」之症。此處所描述的症狀,明顯指向因水濕內停,導致氣機鬱滯,化熱傷陰的病理狀態。
治療原理分析:
王不留行: 在此方中,王不留行扮演著活血散瘀、通利膀胱的重要角色。膀胱氣閉,小便不通,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瘀滯有關。王不留行辛散苦洩,能入血分,疏通瘀滯,促進氣血運行,使膀胱氣機得以暢達,進而利水通淋。
澤瀉: 澤瀉則具有利水滌濕、降火除熱之功。水濕停滯,不僅會導致小便不利,亦可鬱而化熱,出現面紅耳赤、口渴煩躁等熱象。澤瀉能將體內多餘的水濕導引而出,並能清解濕熱,有助於恢復體內水液代謝平衡。
白朮: 白朮在此方中的作用,並非直接針對小便不利,而是從整體氣機運化角度出發。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脾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虛則運化失司,水濕易停。白朮健脾益氣,可以促進脾的運化功能,使水液輸布正常。同時,白朮亦能燥濕,有助於消除體內濕邪。
綜合分析:
「去邪如掃湯」的組方,體現了「疏導」與「扶正」並重的治療思想。此方不以峻下逐水為務,而是通過王不留行活血通絡、澤瀉利水除濕、白朮健脾益氣,共同作用以達到通利小便、解除膀胱氣閉、清除濕熱的目的。
- 王不留行 疏通瘀滯,為利水通淋開路。
- 澤瀉 導引濕熱,使水邪得以排出。
- 白朮 健脾扶正,從根本上改善水液代謝失常。
三藥合用,既能疏通管道,又能清除濕熱,還能扶助正氣,使體內氣血運行通暢,水液代謝恢復正常,則小便自利,諸症自解。其治療思路清晰,藥物配伍精當,故能奏效迅捷,有如掃蕩邪氣一般,故方名「去邪如掃湯」。
傳統服藥法
王不留行5錢,澤瀉3錢,白朮3錢。
水煎服。1劑通達如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使用時應注意觀察。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去邪如掃湯,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王不留行5錢,澤瀉3錢,白朮3錢。 主治:小便不通,膀胱氣閉,面紅耳赤,口渴煩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