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膽散中包含鉛丹,主要原因如下:
- 傳統觀念: 古代醫家認為鉛丹具有燥濕、殺蟲功效,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疾病,如濕疹、瘡瘍等。豬膽本身也有清熱解毒之效,兩者相合,被認為能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 歷史淵源: 豬膽散方劑源自於古方,在當時醫學發展水平有限的情況下,鉛丹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治療藥物。然而,隨著醫學的進步,鉛丹的毒性已被廣泛認識,現已不再使用於現代醫藥。
豬膽散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解毒殺蟲: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之效,可用於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皮膚病及內臟病症。豬膽本身亦有清熱解毒之功,二者合用,可增強殺蟲解毒的效果。
- 祛風止癢:雄黃還具有祛風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豬膽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雄黃的燥性,避免其過度耗損津液。
因此,豬膽散中加入雄黃,旨在發揮其解毒殺蟲、祛風止癢的功效,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豬膽散方中含有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豬膽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乳香能通經絡,散寒濕,對於外傷引起的局部腫痛也有良好的止痛效果,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豬膽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豬膽散中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癒合。
- 生肌斂瘡: 沒藥還具有一定的收斂生肌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豬膽散中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潰瘍等症,而沒藥的生肌斂瘡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豬膽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豬膽散主治風寒濕邪侵襲鼻竅,引起鼻塞流涕、頭痛鼻痛等症,白芷可以有效驅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鼻塞頭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 解毒消腫,止癢止痛:白芷還具有解毒消腫、止癢止痛的功效。豬膽散中包含豬膽,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同時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皮膚瘙癢等。白芷可以輔助豬膽,減輕其副作用,並進一步促進其消腫止痛的功效。
豬膽散方中加入王不留行,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王不留行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的功效。對於乳腺炎、乳汁不通等症狀,王不留行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乳腺,減輕腫痛。
- 配合豬膽,清熱解毒:豬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王不留行與豬膽搭配,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並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膽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胎毒」,即嬰兒因母體孕期積熱或外感邪毒,出生後所引發的皮膚瘡瘍、紅腫糜爛等症。古代醫家認為,胎毒多屬熱毒鬱積,需以清熱解毒、活血斂瘡之法治療。豬膽散外敷,藉豬膽苦寒之性,引諸藥滲透肌膚,清熱拔毒。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
- 豬膽:苦寒,能瀉火解毒,《本草綱目》載其「通脈涼肝,敷惡瘡」。
- 黃丹(鉛丹):辛微寒,可拔毒生肌,古方多用於瘡瘍潰爛。
- 石雄黃:辛溫有毒,但外用能殺蟲解毒,協同清熱。
活血消腫:
-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止痛生肌,助局部氣血流通,促進瘡毒消散。
- 王不留行:性平,通利血脈,《本經》言其「主金瘡,止血逐痛」,助藥力透達病所。
燥濕斂瘡:
- 白芷:辛溫,祛風燥濕,長於排膿止痛,改善瘡面濕爛。
三、配伍思維
此方以豬膽為君,清熱載藥;黃丹、雄黃為臣,增強解毒;乳香、沒藥、王不留行為佐,活血通滯;白芷為使,引藥上行並斂瘡。全方寒溫並用,既能清解熱毒,又可活絡生肌,符合中醫「去腐生新」之旨,針對胎毒熱鬱肌膚之病機。
傳統服藥法
黃丹1錢,石雄黃1錢,乳香1錢,沒藥1錢,白芷1錢,王不留行1錢。
上為末。
豬膽1部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豬膽散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膽散, 出處:《濟眾新編》卷七。 組成:黃丹1錢,石雄黃1錢,乳香1錢,沒藥1錢,白芷1錢,王不留行1錢。 主治:胎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