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散

HA J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脾經 23%
心經 20%
腎經 10%
胃經 9%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蛤蚧散」,主要成分是蛤蚧、人參、茯苓、知母、川貝母、桑白皮、甘草、杏仁,主治功效是肺萎咳嗽,就是肺壅塞咳嗽。三二十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吐出膿血痰液,面部生滿瘡,全身黃腫。

蛤蚧具有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止咳平喘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提高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的功效。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中藥方劑「蛤蚧散」具有補益肺氣、化痰止咳、清熱利尿、潤肺止咳等功效。適用於肺氣虛弱、咳嗽氣喘、痰多、胸悶、面部瘡腫、全身黃腫等症。

傳統服藥法


蛤蚧1對(雌雄頭尾全者,不得有蛀蚛,水洗淨,焙乾),枇杷葉(拭去毛)3分,柴胡(去苗)半兩,紫菀(淨洗,焙乾)3兩,貝母(去心,炒)1兩,人參半兩,鹿角膠(炙燥)3分。
上為細散。
每用梨1顆,去皮,細切,淨器研之,生絹濾自然汁於銀器內,用藥末半錢匕,入梨汁中,以慢火熬3-5沸取出,食後、臨臥服。去枕仰臥一飯頃。

方劑組成解釋


蛤蚧散由蛤蚧、人參、茯苓、知母、川貝母、桑白皮、甘草、杏仁等中藥組成。蛤蚧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人參具有補氣益肺、生津止渴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燥濕、生津止渴的功效;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桑白皮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杏仁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蛤蚧散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肺痿咳嗽、肺壅咳嗽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蛤蚧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氣喘肺結核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嗜眠症(嗜睡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肺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胃腸出血咳嗽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蛤蚧散, 出處:《宣明論》卷十二。 組成:蛤蚧1對(酒炙),乳香1錢,木香1錢,白茯苓1錢,丁香1錢,茴香1錢,川山甲2錢。 主治:脾胃氣攻心刺痛。

蛤蚧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蛤蚧1對(用醋少許塗,炙令赤色),白羊肺1兩(分爲3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款冬花1分,胡黃連1分。 主治:肺勞咳嗽。

蛤蚧散,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蛤蚧1對(炙),成煉鍾乳半兩,款冬花半兩,肉桂半兩,白礬(飛過,别研)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元氣虛寒,上氣咳嗽,久年不癒。

蛤蚧散,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蛤蚧1對(酥炙),槐角2兩(炒黃),杏仁(去皮)1兩,茯苓1兩,皂角1兩(去皮,酥炙),鹿角膠(炙,爲末)。 主治:勞嗽吐血,涎痰不利。

蛤蚧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蛤蚧1對(雌雄頭尾全者,不得有蛀蚛,水洗淨,焙乾),枇杷葉(拭去毛)3分,柴胡(去苗)半兩,紫菀(淨洗,焙乾)3兩,貝母(去心,炒)1兩,人參半兩,鹿角膠(炙燥)3分。 主治:咳嗽,咽嗌不利。

蛤蚧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蛤蚧1對(新好者,用湯洗10遍,慢火內炙令香,研細末),人參2兩,茯苓2兩,知母2兩,貝母(去心,煨過,湯洗)2兩,桑白皮2兩,甘草5兩(炙),大杏仁6兩(湯洗,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 主治:肺痿咳嗽,即肺壅嗽。三二十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