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肺丸中加入桑白皮,是基於其清肺止咳的功效。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
在平肺丸中,桑白皮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例如,桑白皮可與杏仁、貝母等藥物合用,增強清肺化痰的功效;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止咳平喘的效果。
平肺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潤肺: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效。對於肺熱燥咳、痰稠難咯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宣肺止咳:川貝母能宣散肺氣,使肺氣通暢,並能止咳化痰,對於肺氣鬱滯、咳痰不爽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平肺丸中加入川貝母,可以有效地清熱潤肺,宣肺止咳,達到平息肺氣,改善呼吸道疾病的效果。
平肺丸中加入防己,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防己味苦辛,性寒,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肺、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肺部水腫,緩解胸痛、喘息等症狀。
因此,平肺丸中加入防己,可以發揮其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等功效,達到治療肺部疾病的目的。
平肺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性,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平肺丸中往往包含一些辛溫燥烈的藥材,例如麻黃、杏仁等,而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甘草可以與麻黃配伍,增強其宣肺解表的效果;與杏仁配伍,可以增強其止咳化痰的功效。 甘草的加入,可以使平肺丸的療效更為顯著。
平肺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對於因肺燥熱引起的咳嗽、痰少粘稠等症狀,杏仁能有效潤肺止咳,化痰止咳,起到平緩肺氣的作用。
二、 宣肺通竅: 杏仁還有宣肺通竅的功效,能夠疏通肺氣,促進氣機暢達,對於因肺氣鬱結導致的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平肺丸中加入杏仁,不僅能有效緩解咳嗽、痰多等肺熱症狀,還能宣肺通竅,促進肺氣運行,達到平肺止咳的效果。
主治功效
平肺丸主治功效分析
平肺丸出自《雞峯普濟方》,由桑白皮、川貝母、防己、甘草、杏仁等藥組成。此方劑旨在治療上焦肺經受邪,寒熱交錯所致的咳嗽等症,其治療原理可概括為:
清熱化痰,宣肺止咳,利水消腫,調和氣機。
病機分析:
根據古籍描述,此方所針對的病機主要為「上焦有熱,微寒外乘,客滯肺經,寒熱相交」。此處指明瞭病邪的性質與所在:
- 上焦有熱: 指肺部存在熱邪,導致肺氣不清,可能表現為咽喉腫痛、口乾等症狀。
- 微寒外乘: 說明在熱邪的基礎上,又感受了外來的寒邪,使得體內呈現寒熱夾雜的局面。
- 客滯肺經: 指寒熱之邪停留於肺經,導致肺氣運行受阻,出現咳嗽等症狀。
- 寒熱相交: 病邪寒熱交錯,加重了肺氣的紊亂,導致咳嗽反覆不止。
症狀表現:
此病機導致的臨牀表現可歸納為:
- 咳嗽不已: 肺氣上逆,表現為持續不斷的咳嗽。
- 胸滿氣促: 肺氣壅滯,導致胸部滿悶,呼吸急促。
- 飲食進退: 肺氣失調影響脾胃運化,導致飲食不佳或食慾不穩定。
- 寒熱不常: 體內寒熱交錯,可能出現發熱或惡寒的症狀,但並非持續不變。
- 喉中呀齁,不得睡臥: 病邪影響呼吸道,導致喉嚨不適,難以安睡。
- 咳嗽、氣嗽、燥嗽: 咳嗽的形態多樣,可能表現為一般的咳嗽、氣喘性咳嗽,或是乾咳少痰。
藥物分析:
平肺丸的組方,針對上述病機與症狀,體現了以下治療思路:
- 桑白皮: 歸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清除肺部熱邪,同時促進肺氣的正常運行。
- 川貝母: 歸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能化解肺部痰液,潤澤肺燥,緩解咳嗽。
- 防己: 歸膀胱、脾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的功效,可協助排除體內水濕,緩解肺氣壅滯。
- 甘草: 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祛痰止咳的功效,能協調方中各藥藥性,並緩解咳嗽症狀。
- 杏仁: 歸肺、大腸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能疏通肺氣,促進呼吸道暢通,並助大便通暢。
總結:
平肺丸以桑白皮、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止咳為核心,搭配防己利水消腫,杏仁宣肺降氣,甘草調和諸藥。此方針對肺經受邪,寒熱交錯,氣機不利所致的咳嗽等症,能起到清熱化痰、宣肺止咳、利水消腫、調和氣機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方不僅適用於一般的咳嗽,亦可用於治療氣嗽、燥嗽等,並能改善因咳嗽導致的胸悶、氣喘、失眠等不適症狀。
傳統服藥法
真桑白皮(去赤皮,銼半寸,清水米泔浸15日漉出,焙令乾)2兩,貝母1兩,防己1兩,甘草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者,麩炒赤,別研)1兩。
上為細末。煮面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後、臨臥生薑湯或橘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平肺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肺丸,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真桑白皮(去赤皮,銼半寸,清水米泔浸15日漉出,焙令乾)2兩,貝母1兩,防己1兩,甘草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者,麸炒赤,别研)1兩。 主治:上焦有熱,微寒外乘,客滯肺經,寒熱相交,上搶咽膈,成咳嗽不已;或邪氣留連日久,積動經絡,或有惡物,或胸滿氣促,或飲食進退,或寒熱不常,及咳嗽、氣嗽、臊嗽,不得睡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