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華蓋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之效,可疏散風寒,發汗解表,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如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華蓋散主治風寒束表,麻黃有助於疏散表邪,使風邪得解。
- 通鼻竅:麻黃辛溫通竅,能開宣肺氣,通利鼻竅,用於治療鼻塞、流涕等症。華蓋散也主治鼻塞不通,麻黃有助於通利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總之,麻黃在華蓋散中發揮宣肺解表、通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束表、鼻塞不通等症的效果。
華蓋散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潤肺: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效。華蓋散主治風熱犯肺,症見發熱咳嗽、痰黃黏稠等,杏仁能清熱瀉肺,化解痰熱,緩解咳嗽症狀。
2. 宣肺止咳: 杏仁能宣通肺氣,使肺氣通暢,進而達到止咳的效果。華蓋散中加入杏仁,有助於宣肺止咳,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華蓋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諸藥之性,可緩解方中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力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作用,可降低方中其他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華蓋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其氣味芳香,能理氣解鬱,行氣化痰,且可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此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氣機不暢等症狀,與華蓋散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 燥濕化痰: 陳皮具燥濕化痰之效,能疏散肺經濕氣,化解痰濁。對於因濕濁阻滯肺氣,導致咳嗽、痰多等症,陳皮可發揮良好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華蓋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改善水腫、濕氣等病症。華蓋散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痰溼等症,茯苓可幫助去除頭部濕氣,緩解症狀。
- 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提高機體抵抗力。華蓋散中常搭配其他健脾益氣藥材,如白朮、甘草等,共同發揮作用,增強藥效。
華蓋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
桑白皮味甘、寒,入肺經,能清肺熱、宣肺氣,並可利水消腫。對於肺熱咳嗽、痰多黃稠、咽喉腫痛等症狀,桑白皮能有效緩解。
此外,桑白皮亦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伍,發揮協同作用。例如,與杏仁、貝母等清熱化痰藥物合用,增強清熱化痰止咳的效果;與生地、玄參等滋陰潤肺藥物合用,可緩解肺熱燥咳。
華蓋散中包含紫蘇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紫蘇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散寒解表之效。華蓋散以宣肺止咳為主要功效,而紫蘇子可助其散寒解表,開宣肺氣,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理氣寬中: 紫蘇子還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止痛的功效。華蓋散常用於治療胸悶、咳嗽等症,而紫蘇子可促進氣血運行,舒緩胸悶,減輕咳嗽症狀,增強整體療效。
方劑介紹

華蓋散主要功效是「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風寒,肺氣失宣,體內痰多。
歷代醫家皆認為本方具有解表散寒、降氣化痰之功效,是「邪遏喘促之專方」(專門針對由外邪(風寒、痰濕等)阻礙肺氣導致的喘促症狀的一種方劑)。
華蓋散最早出自北宋·王衮《博濟方·卷二·五藏證治》,原書中記載:「華蓋散,治肺感寒氣,有痰咳嗽,久療不差。」主要針對以下症狀:
- 咳嗽:包括咳嗽聲重、咳痰等。
- 氣喘:呼吸急促、氣喘、呼吸困難。
- 胸悶:胸部感到滿悶、不適。
- 肩背怯冷/拘急:肩部和背部怕冷,感覺僵硬、活動不便。
- 聲音嘶啞/聲重:聲音沙啞、聲音沉重。
- 鼻塞:鼻塞不通。
- 頭暈目眩:頭暈、視物模糊。
- 痰多:痰液量多。
- 咳嗽氣喘,痰液清稀而白、胸悶不適、鼻塞聲重、怕冷發熱、舌苔白膩、脈象浮緊。
此方適用於某些人,體質本來就有痰濕,後來因為感受風寒,就會引發一系列肺部症狀。

因為風寒侵犯肺部,導致肺氣不宣、痰濕壅滯,氣機受阻,所以會出現咳嗽上氣、咳聲嘶啞、痰液清白、胸悶不舒、鼻塞、聲音沉重、怕冷發熱。舌苔白膩、脈浮緊則是風寒痰濕的典型表現。
此方主要透過宣肺解表、降氣祛痰來恢復肺氣的正常運行。華蓋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其方劑組成原理如下:
1.宣肺解表,祛風寒: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主要作用是發散風寒,宣通肺氣,使閉塞的肺氣得以宣暢,從而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紫蘇子能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對於痰壅氣逆的咳嗽、氣喘有較好的療效
杏仁止咳平喘,潤燥利便。杏仁能降肺氣,止咳平喘,對於各種咳嗽、氣喘均有療效。桑白皮清肺止咳,潤肺養陰,雖多用於肺熱咳喘,但本方取其瀉肺利水之效,能幫助肺氣下降,並防止痰濕內生。
2.健脾燥濕,化痰除痰:陳皮理氣化痰,健脾開胃。陳皮能理氣化痰,使氣機通暢,痰濕得化,有助於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防止濕邪內生,從根本上減少痰的生成。
炙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麻黃的辛散之性,並可補益中氣,防止藥性過於耗散。
綜合上述藥物的功效,華蓋散通過發散風寒、宣通肺氣、降氣化痰、清瀉肺熱等多重作用,達到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治療效果。

華蓋散是「麻黃湯」的加減方,二者均含麻黃、杏仁、甘草,具有解表、宣肺、平喘之效,但適應證有所不同。
麻黃湯適用於風寒較重、無汗的患者,而華蓋散更適合痰濕較多、肺氣阻滯的咳喘患者。
一般而言,面對寒性咳嗽有三個主要方劑,中醫師何寬其在其著作《小郎中看病不疑惑》中分享思路:「一般來說,如果是輕微的寒咳,用華蓋散就可以了,但方中赤茯苓,藥房通常不備,我就用白茯苓,還經常加半夏以加強化痰止咳的作用。稍重一些的寒咳,就用射干麻黃湯。寒邪很重的,則選用小青龍湯。」
雖然《博濟方》中首次記載了華蓋散,但由於此書並非官修方書,且在明代後因戰亂失傳,其影響力遠不及官方編纂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因此,後世醫家多引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華蓋散,而非《博濟方》。
本方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風寒與痰濕並存的肺系疾病,適用於,若分析約80篇期刊論文後發現,可以用於治療以下疾病:感冒咳嗽(風寒型)、急慢性支氣管炎(風寒犯肺證)、咳喘(痰濕型)、哮喘急性發作期(痰濕型)、肺氣腫、各種肺炎喘嗽、過敏性鼻炎、小兒流感病毒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兒哮喘、肺部纖維化...等等(註1)。
此外,本方可根據不同的症狀適當加減。寒邪較重,怕冷發熱明顯,可加桂枝、生薑以增強解表散寒之效。痰濕較重,痰多難咳可加半夏、白芥子以祛痰利氣。
氣喘較甚,呼吸不暢可加蘇葉、前胡以疏風解表、降氣平喘。咳嗽頻繁,喉癢不止可以加上百部、桔梗以潤肺止咳。
註1:陳巧楠,蘇燦鈺,王晨,等.經典名方華蓋散的古代文獻分析與現代臨床應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24/曾永長,梁少瑜,姜倩倩,等.經方華蓋散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網絡藥理學分析[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21/余旭明,甘嬋嬋,吳晶晶.華蓋散辨證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梁佩玲,鐘國亮,劉新迎.華蓋散辨證加減配合西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45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9/呂代雄.華蓋散合二陳湯加減治療肺纖維化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
傳統服藥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6克,以水約250毫升煎煮,至剩150毫升,飯後溫服。
現代用法:可作湯劑煎服,按原書比例適當增減用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雖有甘寒之桑白皮,但全方藥性溫,故痰熱咳喘者忌用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華蓋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麻黃3兩(不去節),甘草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 主治:解表,滋潤皮膚。主治:咳嗽。
華蓋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知母、人參、茯苓、紫蘇、烏梅、杏仁、白桑皮、麻黃、甜葶藶、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主治:傷寒。
華蓋散,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杏仁、僵蠶、力子、防風、甘草、蘇子、瓜蔞、川貝、連翹、荊芥、前胡、炙麻黃。 主治:肺受風痰,表實喘促標閉。
華蓋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桑白皮1兩,神曲1兩(炒),桔梗1兩,人參3分,百合3分,甘草(炙)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 主治:上喘咳嗽;兼治膈熱。
華蓋散, 出處:《扁鵲心書》。 組成:麻黃4兩(浸,去沫),蒼朮8兩(米泔浸),陳皮2兩,官桂2兩,杏仁2兩(去皮尖),甘草2兩。 主治:傷寒,頭痛發熱,拘急;感冒,鼻多清涕,聲音不清;四時傷寒,瘟疫瘴氣。
華蓋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紫蘇子(炒)、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甘草半兩(炙),桑白皮1兩,赤茯苓(去皮)1兩。 主治: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