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杏仁湯

五味杏仁湯

WU WEI XING R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一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脾經 21%
心經 21%
腎經 10%
胃經 5%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味杏仁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調和藥性: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杏仁性寒,容易引起胃寒,陳皮的溫性可以中和杏仁的寒性,避免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

2. 促進藥效發揮: 陳皮含有揮發油,可以促進其他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藥效。例如,陳皮能幫助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分解成氫氰酸,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五味杏仁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成分包括了麻黃。麻黃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基於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麻黃能夠幫助去除體內的風寒,對於治療外感風寒所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顯著效果。五味杏仁湯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侵襲而引起的咳嗽、痰多以及呼吸不順等症狀。麻黃與杏仁相配,一方面可以利用麻黃的解表作用驅散風寒,另一方面杏仁則能潤肺止咳,二者合用能增強療效。此外,麻黃還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濕氣。因此,在五味杏仁湯中加入麻黃,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還能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味杏仁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杏仁性寒,甘草性甘,味甘性平,能緩解杏仁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能增強杏仁止咳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甘草在五味杏仁湯中起着重要的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五味杏仁湯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燥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2. 消積化痰: 杏仁還具有消積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問題。在五味杏仁湯中,杏仁與其他藥材搭配,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消積化痰的作用。

五味杏仁湯並非包含五味子,而是以杏仁為主,輔以其他四味藥材。其之所以名為「五味」,並非指五味子,而是指湯劑的五種味道:

  1. 杏仁:苦味,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平喘之效。
  2. 甘草:甘味,可調和藥性,緩解杏仁的苦味,並補益脾胃。
  3. 麥冬:甘味,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配合杏仁潤肺止咳。
  4. 沙參:甘味,養陰清肺,潤燥止咳,與麥冬相輔相成。
  5. 川貝母:甘苦味,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針對痰多咳嗽。

五味杏仁湯以杏仁為主,搭配甘草、麥冬、沙參、川貝母,五味調和,協同作用,達到止咳化痰、潤肺止喘的功效。

五味杏仁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為了健脾利濕

杏仁性寒,善於止咳化痰,但容易傷脾胃,茯苓則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

茯苓與杏仁相配,既能緩解杏仁的寒性,避免傷脾胃,又能增強利濕化痰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止咳化痰、健脾利濕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味杏仁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治之證,係「肺經寒壅不調」所致,病機關鍵在於 寒邪束肺、痰濕壅滯,屬外寒引動內飲之證。其症狀可分述如下:

  1. 痰實咳嗽:寒邪閉肺,津液不化為痰,痰阻氣道,咳聲重濁。
  2. 頭昏鼻塞:肺氣不宣,清竅不利,寒氣上蒙。
  3. 項強惡風:寒邪客於太陽經,經氣不舒。
  4. 痰稠語聲不出:痰濕膠結,阻塞肺絡,金實不鳴。

總而論之,此方針對 外寒內飲、肺失宣降 之證,通過溫散寒邪、化痰止咳、調暢氣機以恢復肺之宣肅功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解析

  • 麻黃(君藥):

    • 辛溫發散,開宣肺氣以散外寒,爲解表逐邪之要藥。
    • 其性輕揚,能透達毛竅,解除項強惡風之表證;兼可平喘,通調氣道。
  • 杏仁(臣藥):

    • 苦溫降氣,與麻黃一宣一降,共調肺氣宣肅。
    • 潤肺化痰,針對痰實咳嗽,助麻黃化解痰濕壅滯。
  • 五味子(佐藥):

    • 酸澀收斂,與麻黃之散形成「散收並用」之局,防肺氣過耗。
    • 斂肺止咳,並固護肺陰,避免辛溫藥物傷津。
  • 陳皮(佐藥):

    •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助杏仁化解痰濕之膠結。
    • 醒脾運濕,斷痰濕生成之源。
  • 白茯苓(佐藥):

    • 甘淡滲濕,健脾以杜絕生痰之途。
    • 與陳皮協同,強化痰濕分消之效。
  • 甘草(使藥):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麻黃、五味子之峻烈。
    • 兼能潤肺,佐制燥性。

2. 方劑結構邏輯

此方以 「宣散寒邪」與「化痰肅肺」並行,兼顧 標本同治

  • 表裏同治:麻黃解表寒,陳皮、茯苓治內濕。
  • 動靜結合:麻黃、杏仁宣降相因,五味子收斂防過散。
  • 氣痰同調:陳皮、杏仁理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

3. 治療原理深層探討

  • 寒邪外束:麻黃辛溫開泄,解除表寒對肺氣的壓抑,恢復肺之宣發功能。
  • 痰濕內阻:杏仁、陳皮直接化痰理氣;茯苓健脾以絕痰源,從根本上減少痰濕再生。
  • 肺氣耗散:五味子收斂肺氣,與麻黃形成「開闔有序」的動態平衡,避免肺氣虛損。

此方體現了 「祛邪不傷正,治標兼固本」 的整體思路,尤適於寒痰交阻、肺氣失調之證。透過解表、化痰、調氣三層次作用,達到「氣順痰消、咳止竅通」之效。

傳統服藥法


陳皮1兩,麻黃1兩,甘草1兩,杏仁1兩,五味子1兩,白茯苓1兩。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味杏仁湯具有宣肺化痰、散寒止咳的功效,適合於肺經寒壅不調、痰實咳嗽的患者。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體質虛弱、孕婦、小孩等人群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鼻塞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脖子頸項酸痛多痰頭昏精神不佳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

相同名稱方劑


五味杏仁湯,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陳皮1兩,麻黃1兩,甘草1兩,杏仁1兩,五味子1兩,白茯苓1兩。 主治:肺經寒壅不調,痰實咳嗽,頭昏鼻塞,項強惡氣,身體拘倦,痰唾稠粘,語聲不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