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霜湯

XING S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十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7%
心經 17%
肺經 17%
大腸經 14%
腎經 7%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杏霜湯方劑中加入粟米,其原因主要為兩點:

  1. 清熱利濕:粟米性涼,味甘,具有清熱利濕之效,可幫助消除體內濕熱,與杏仁、滑石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
  2. 健脾益胃:粟米富含維生素B羣及膳食纖維,有助於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緩解因濕熱引起的脾胃不適。

因此,粟米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杏霜湯的清熱利濕效果,同時也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整體體質。

杏霜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杏霜湯以杏仁為主,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能調和杏仁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力更柔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加入甘草能增強杏仁的止咳化痰功效,同時緩解杏仁的毒性,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杏霜湯中含有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杏仁能化痰止咳,對於風寒咳嗽、燥咳、痰多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杏仁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熱毒壅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杏仁在杏霜湯中起到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咳嗽、氣喘等病症。

主治功效


杏霜湯主治功效分析

杏霜湯的主治功效主要集中在調順肺氣、利胸膈、止咳化痰方面。

治療原理分析:

杏霜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肺系病機和方劑配伍理論。

  1. 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 肺臟主管全身的氣機運行,負責呼吸,並與體表皮毛相聯繫。當外邪侵襲,肺氣宣降失常,則會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

  2.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負責運化水谷精微,生成氣血,是人體後天之本。脾胃功能健旺,則氣血充足,能更好地抵禦外邪。

  3. 方劑組成及藥物功效分析:

    • 粟米(炒): 根據《飲膳正要》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記載,粟米為主要成分,且需炒制。中醫認為,粟米味甘、鹹,性微寒,具有益腎氣、補脾胃、清虛熱等功效。炒制後,可增強其健脾和胃的作用,並減輕其寒涼之性。在此方中,粟米主要起到補益脾胃、充實氣血的作用,從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 杏仁(去皮、尖,麩炒): 杏仁是止咳平喘的要藥,味苦,性微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麩炒可以緩和杏仁的藥性,減少其毒性。在此方中,杏仁主要發揮其宣降肺氣、止咳平喘的作用。
    • 甘草(炒):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等功效。炒甘草可以增強其補脾益氣的作用。在此方中,甘草主要起到調和諸藥、補益脾胃、祛痰止咳的作用。
    • 鹽(炒): 根據《飲膳正要》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記載,鹽也是杏霜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認為,鹽味鹹,性寒,歸胃、腎、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軟堅散結等功效。炒制後可緩和其寒性。在此方中,鹽可能起到清熱、潤燥、軟堅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咽喉腫痛等症狀。

綜合分析:

杏霜湯以粟米補益脾胃為君藥,杏仁降氣止咳平喘為臣藥,甘草調和諸藥、補益脾胃為佐藥,鹽清熱、潤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調順肺氣、利胸膈、止咳化痰之功。此外,《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還指出,常服杏霜湯可以「悅澤顏色,光潤皮膚」,這可能與粟米和杏仁的滋養作用有關。

從方劑組成和藥物功效來看,杏霜湯主要針對肺氣失宣、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逆、胸膈不利等症狀。通過補益脾胃、宣降肺氣、化痰止咳,達到治療的目的。同時,方中藥物多經炒制,可能也考慮到了脾胃虛弱、運化不利的情況,以增強藥效並減少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粟米(炒)1鬥6升,甘草(炒)10斤半,鹽(炒)16斤,杏仁(去皮尖,麩炒,別研)10斤。
調肺氣,利胸膈,常服悅澤顏色,光潤皮膚。
上為末。
每服1錢,沸湯點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適合於肺感寒邪、咳嗽痰逆、胸膈不利、咽喉腫痛等症狀。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咽喉痛腹瀉全身性水腫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杏霜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組成: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生,銼)1兩,桑根白皮(銼)1兩,甜葶藶(隔紙炒香)1兩,麻黃(不去節)5兩。 主治:肺氣喘嗽,面目浮腫。

杏霜湯,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粟米(炒)1鬭6升,甘草(炒)10斤半,鹽(炒)16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10斤。 主治:調肺氣,利胸膈,常服悅澤顔色,光潤皮膚。主治:咳嗽痰逆。肺感寒邪,胸膈不利,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