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豕膏丸

千金豕膏丸

QIAN JIN SHI GAO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4%
肺經 14%
心經 14%
脾經 14%
大腸經 14%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豕膏丸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血餘炭為血竭的炭化物,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收斂止血: 血餘炭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傷口癒合,防止出血。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病症,可以起到止血、消炎、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

因此,千金豕膏丸中加入血餘炭,既可活血化瘀,又可收斂止血,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千金豕膏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效。千金豕膏丸主治肺虛久咳,喘息咯血,杏仁可潤燥止咳,緩解肺部燥熱,促進痰液排出。
  2. 降氣化痰:杏仁還有降氣化痰的作用,可使肺氣下降,痰液易於排出。千金豕膏丸中加入杏仁,有助於增強方劑化痰止咳的功效,改善咳喘症狀。

綜上所述,千金豕膏丸中加入杏仁,利用其潤肺止咳和降氣化痰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肺虛久咳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千金豕膏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1. 主治「屍疰」的傳統理解

「屍疰」為古代中醫病名,屬「癆瘵」「傳屍」範疇,主要指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損性疾病,或稱「鬼疰」「毒疰」,症狀多見:

  • 寒熱交替,消瘦乏力。
  • 邪氣依附,症狀反覆,如屍蟲傳染般遷延難愈(類似結核病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 瘀滯與毒結,古代認為可能與屍氣、蟲毒、瘵蟲等相關。

此類病證多因正虛邪戀,痰瘀毒互結,故需化瘀解毒、潤燥通絡


2. 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1)藥物組成與特性

  • 燒髮灰(血餘炭)

    • 性味苦溫,入肝、腎經。
    • 化瘀止血:主治瘀血阻滯,古代用於「通利關竅,消瘀散結」。
    • 解毒斂瘡:可吸附穢毒,清除陳積。
    • 於屍疰中,可能用於破逐瘀滯,兼吸附邪毒
  • 杏仁(熬令紫黑)

    • 苦杏仁經熬製後毒性降低,轉為潤燥通便、降氣殺蟲之效。
    • 紫黑狀態:古代認為熬至色變可增強「破瘀」作用(類似製大黃之效)。
    • 配合血餘炭,能潤腸通腑,助瘀毒從下而解。
  • 豬膏(豬脂)

    • 甘涼潤滑,能潤燥解毒,古代用於「利血脈、解風熱」。
    • 作為賦形劑,兼具載藥行滯之功,助藥力深入病所。

(2)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化瘀潤燥並行

    • 血餘炭破瘀,杏仁潤燥,豬膏滑利,三者合用以開通瘀結、潤腸排毒
    • 屍疰病機可能涉及「乾血內結」或「腸道瘀毒」,此方通過化瘀通腑,使邪有出路。
  • 殺蟲解毒假說

    • 古代認為屍疰與「蟲蝕臟腑」相關,杏仁熬黑後可能具輕度殺蟲作用(類似桃仁、苦楝皮之用)。
    • 血餘炭吸附性或有助於截斷毒邪蔓延
  • 酒送服增強藥勢

    • 酒性辛溫,能行藥勢、通血脈,助藥物透達病所,增強化瘀之效。

3. 可能的現代對應適應症推論

此方組成簡練,若以現代視角推測,或可對應:

  •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病、慢性腸炎)伴隨瘀滯便秘者。
  • 某些寄生蟲病(如古代所謂「傳屍蟲毒」)。
  • 皮膚或黏膜潰瘍(血餘炭外用本可斂瘡,內服或間接調節)。

注意:此方體現古人「從瘀毒論治」思路,現代應用需進一步考證,不可盲目套用。

傳統服藥法


燒發灰、杏仁(熬令紫龜)各等分。
上藥搗如脂,以豬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豕膏丸,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姚氏方。 組成:燒發灰、杏仁(熬令紫龜)各等分。 主治:屍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