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金膏

LENG J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腎經 17%
脾經 15%
肝經 15%
膀胱經 8%
肺經 8%
心經 8%
胃經 8%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冷金膏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冷金膏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痰多等症,杏仁可潤肺化痰,緩解咳嗽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杏仁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冷金膏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消腫止痛作用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杏仁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促進局部消腫,緩解疼痛。

因此,冷金膏中加入杏仁,不僅可以潤肺止咳,更能起到消腫止痛的輔助作用,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冷金膏中添加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止血生肌: 血餘炭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血餘炭能有效地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引藥入膚,增強療效: 冷金膏為外用藥,血餘炭具有吸附性,能將藥物成分更好地吸附於患處,使藥力滲透更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血餘炭在冷金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並引藥入膚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冷金膏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以針對因濕熱所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
  2. 抑菌消炎: 黃柏中含有黃柏素、白樺脂醇等成分,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對於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症,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冷金膏中加入黃柏,可以針對多種皮膚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抑菌消炎等作用,使其療效更加全面。

冷金膏中包含石灰,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石灰性寒,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在冷金膏中,石灰能幫助快速收斂傷口,抑制出血,達到止血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石灰性寒,亦具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石灰能起到清熱消炎的作用,緩解傷口疼痛。

此外,石灰還可吸附傷口分泌物,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冷金膏中添加石灰,能夠有效地止血、消炎,並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冷金膏」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冷金膏」主要由以下四味中藥組成:

  • 杏仁: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平喘的功效。
  • 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止癢的功效。
  • 石灰:具有殺菌消毒、止血生肌的功效。

古文內容分析

從提供的《聖濟總錄》古文內容來看,主要記載了多種治療湯火傷、燒瘡的方劑,例如:

  • 梔子散
  • 拔毒膏
  • 蛤蜊散
  • 苦參散
  • 神瑱散
  • 玄精石散
  • 黑神散
  • 清涼膏
  • 定痛膏
  • 雞黃膏
  • 戊己散
  • 臘脂塗方
  • 柏葉末方
  • 鼠脂方
  • 酪塗方
  • 大黃末方
  • 大豆汁方
  • 側柏葉灰方
  • 石焦炒糯米方
  • 釅醋泥方
  • 白扁豆膩粉方

這些方劑中使用的藥物多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梔子仁、苦參、黃柏、大黃等。
  • 止痛:玄精石、綠豆粉等。
  • 收斂生肌:鉛丹、蛤粉、赤石脂、白礬灰等。
  • 活血化瘀:部分方劑中使用的油脂類藥物,如豬脂、麻油等,可能也有一定的輔助活血作用。

這些功效與「冷金膏」中杏仁、血餘炭、黃柏、石灰的功效有部分重疊,例如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消腫止痛等。

治療原理

「冷金膏」治療湯火瘡、瘻瘡、瘰癧、惡瘡、金瘡的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控制感染: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能抑制瘡面細菌的滋生;石灰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防止傷口感染;梔子、苦參、大黃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能控制感染。
  2. 活血化瘀,促進修復: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
  3. 收斂止癢,保護創面:黃柏的收斂作用可以減輕傷口的滲出,緩解瘙癢;鉛丹、蛤粉、赤石脂等藥物也有收斂作用,可以保護創面。
  4. 止痛:玄精石、綠豆粉等能有效減輕疼痛症狀。
  5. 潤肺平喘,止咳化痰:杏仁的功效,主要針對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總結

「冷金膏」是一首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止血生肌、收斂止瀉、平喘止咳、潤肺養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的複方中藥製劑。其治療湯火瘡、瘻瘡、瘰癧、惡瘡、金瘡的原理,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控制感染,活血化瘀促進修復,收斂止癢保護創面,以及止痛等多方面作用來實現的。從古文記載的治療湯火傷的方劑來看,其用藥思路與「冷金膏」的組成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體現了中醫外治法在處理皮膚創傷方面的獨特優勢。

傳統服藥法


油1升,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升(炒焦,搗碎),亂發灰5兩,黃柏3兩(末),石灰半兩,黃狗脂少許,鼠1枚(去皮,切)。
先熬油,次下鼠及發,待鼠肉盡,即去鼠骨又煎,人諸藥,更煎令黑色;若稀,下蠟三五兩,候得所,故帛或軟紙上攤。
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冷金膏外用,不可內服。
  • 使用冷金膏前,應先將患處清洗乾淨。
  • 冷金膏使用後,應避免陽光直射。
  • 冷金膏使用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冷金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組成:油1升,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升(炒焦,搗碎),亂發灰5兩,黃柏3兩(末),石灰半兩,黃狗脂少許,鼠1枚(去皮,切)。 主治:湯火瘡、瘻瘡、瘰癧、惡瘡、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