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備急千金要方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8%
心經 15%
肝經 12%
膀胱經 9%
胃經 8%
膽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2%
腎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8-16

主治功效

正氣內虛風寒中經絡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言失利、筋脈拘急頭痛項強、苔白、脈緊。亦治剛柔二痙。

本方為六經中風之通用劑,適用於比大續命湯較為虛證者。方中,麻黃、防風、川芎、杏仁開表泄閉,溫經通絡;桂枝、芍藥、生薑、甘草調和營衛

人參、附子益氣助陽;配伍芍、芎以調和氣血,使正氣復而邪氣去;防己、黃芩苦寒以清裡熱,防己並能祛風。諸藥合用,共成祛風鎮痙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麻黃15 桂枝15 當歸15 人參15 石膏15 乾薑15 甘草15 杏仁15 川芎5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高血壓、體實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半身不遂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頭皮麻木
頭部不由自主地搖動不能自制
顏面抽搐
動脈粥樣硬化
貝爾氏癱瘓
腳氣病
腦炎
病毒性腦膜炎
四肢麻痺癱瘓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續命湯, 出處:《脈因證治》卷上。 組成:龍芽草、劉寄奴。 主治:風積痢。

小續命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麻黃3兩,人參2兩,桂心2兩,白朮2兩,芍藥1兩,甘草1兩,防己1兩,黃芩1兩,川芎1兩,當歸1兩。 主治:風歷年歲,或歌或哭大笑,言語無所不及。

小續命湯, 出處:《千金》卷八(注文)引《胡洽方》。 組成:麻黃2兩,桂心2兩,甘草2兩,生薑5兩,人參1兩,川芎1兩,白朮1兩,附子1兩,防己1兩,芍藥1兩,黃芩1兩,防風1兩半。 主治:中風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四肢緩急,遺失便利。腳氣寒中。

小續命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 組成:麻黃半兩(制。可去,加葛),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防風(去蘆)3錢,芍藥、白朮(一作杏仁)、人參、川芎、附子、防己。 主治:中風及剛柔二痙,血氣痹弱,不能轉側;小兒驚風,及婦人産後失血,冒昧不知痛處,四肢拘急。

小續命湯,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麻黃3兩(去根節),甘草1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石膏2兩,川芎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黃芩3分,當歸半兩。 主治:腳氣痹攣,風毒所攻,口不能語,咽中如塞,或緩或急,身體不自收持,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能轉側。

小續命湯,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六引龐安常方。 組成:麻黃(去根節)1兩(氣實者全用,氣虛者一半,以威靈仙代一半),木香1兩(不見火),縮砂仁1兩,人參(去蘆)1兩,川芎,甘草(炙)1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漢防己1兩,桂心(去粗皮)1兩,北防風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川烏(炮)3分,白芍藥1兩,黃芩7錢,獨活1兩。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戦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神思昏亂,頭目眩重,痰涎壅盛,筋脈拘攣,屈伸轉側不便,涕唾不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附子續命湯

相似度 88%

加減小續命湯

相似度 83%

杏朮續命湯

相似度 75%

獨活續命湯

相似度 74%

小續命丸

相似度 7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