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化痰湯

Qing Qi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7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20%
胃經 16%
心經 13%
大腸經 13%
肝經 6%
膽經 3%
腎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化痰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效。對於痰多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杏仁能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呼吸道壓力,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宣肺利氣: 杏仁亦有宣肺利氣的作用,能夠疏通肺氣,使肺臟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改善因痰液阻滯而引起的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因此,杏仁在清氣化痰湯中扮演着潤肺止咳、宣肺利氣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化痰、宣肺利氣的功效。

清氣化痰湯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肺化痰:生薑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清氣化痰湯主要針對風寒犯肺、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而生薑的溫熱之性可以幫助驅散寒邪,促進痰液的排出。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杏仁、貝母等,多偏寒涼,加入生薑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更利於療效的發揮。

總之,生薑在清氣化痰湯中起到溫肺化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寒犯肺、痰濁壅肺的疾病。

清氣化痰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清氣化痰湯旨在清熱化痰,而半夏可有效去除痰濕,使痰液更容易咳出,達到清肺化痰的效果。
  2. 降逆止嘔: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痰阻氣道、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氣喘、噁心嘔吐等症狀。清氣化痰湯常用於治療痰熱壅肺、肺氣上逆的症狀,半夏的降逆止嘔作用可輔助改善這些症狀,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氣化痰湯中包含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功效。清氣化痰湯旨在化解痰濕,而陳皮的理氣燥濕作用,可以促進肺氣宣暢,利濕化痰,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2. 調和藥性:陳皮味苦,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單味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清氣化痰湯中多為辛溫解表藥,陳皮的加入,可以中和其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更利於臨牀應用。

清氣化痰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功效。清氣化痰湯以化痰為主,而痰濁常與脾濕相關,茯苓可健脾利濕,有助於化痰功效的發揮。
  2. 配合其他藥物,協調藥性:清氣化痰湯中其他藥物如貝母、半夏等,性偏寒涼,而茯苓性平,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猛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作用於身體。

清氣化痰湯中包含瓜簍仁,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瓜簍仁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其利水消腫作用可以幫助清除痰液,而化痰止咳則可緩解因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的咳嗽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瓜簍仁還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一些因熱毒蘊肺引起的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瓜簍仁的加入,不僅能有效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更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從多方面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清氣化痰的效果。

清氣化痰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方中以黃芩清熱燥濕,以瀉肺熱、化痰涎,並能解毒,對於痰熱壅肺、咳嗽痰黃、胸悶氣促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黃芩性寒,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涎,並能解毒,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有效祛除痰熱,改善肺氣,達到清氣化痰的目的。

清氣化痰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實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功效。清氣化痰湯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氣逆上衝所致的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枳實可以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防止痰濁上逆,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消食導滯,通利腸道:枳實亦可消食導滯,通利腸道,有助於減少痰濕積聚。痰濕多因飲食不節,脾胃失健所致,枳實可以促進消化,減少痰濁的生成,輔助清氣化痰湯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

主治功效


清氣化痰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多篇古籍文獻,「清氣化痰湯」主治熱痰所致的病症,以及因酒色過度痰多肝旺等引發的咳嗽、兩肋疼痛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清熱化痰: 方中黃芩瓜蔞仁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皆具清熱之效,能夠清除體內熱邪,解除熱痰壅滯的根本原因。黃芩更能清肺熱,瓜蔞仁則兼具潤肺之功,適用於熱痰壅肺、咳嗽痰稠。知母、桑白皮、地骨皮,清熱瀉火同時可養陰,防止清熱藥物過於寒涼。

  2. 理氣降逆: 陳皮枳實青皮蘇子皆為理氣藥。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青皮疏肝理氣,化痰散結;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四藥合用,可疏通氣機,降逆止咳,使痰熱之邪得以外排。尤其針對肝氣鬱結所致的兩肋疼痛,具有良好效果。

  3. 燥濕化痰: 半夏茯苓皆為化痰要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中。二藥合用,既可燥濕化痰,又能健運脾胃,防止痰濕再生。尤其對於體壯氣實、痰濕壅盛者,療效更佳。

  4. 潤肺止咳: 杏仁麥門冬,具潤肺止咳之效。杏仁宣肺降氣,止咳平喘;麥門冬潤肺養陰,清心除煩。二藥合用,可緩解咳嗽症狀,並滋養肺陰,防止燥熱傷肺。

  5. 調和諸藥: 生薑甘草,具有調和諸藥之效。生薑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並可增強半夏、陳皮等藥的化痰功效;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總結

「清氣化痰湯」通過清熱、理氣、燥濕、潤肺、調和等藥物的組合,針對熱痰壅盛、氣機不暢、肝氣鬱結等病理機制,發揮清氣化痰、止咳平喘、疏肝理氣的功效。特別適用於酒色過度、痰多肝旺所致的咳嗽、兩肋疼痛等症狀,以及熱痰引發的各種病症。其中《濟陽綱目》和《大方脈》所記載的組成配伍更為經典,以製半夏、膽星、杏仁、栝蔞仁、枳實、黃芩、陳皮、茯苓為主,輔以生薑為引,精準針對熱痰病機,療效顯著。而《丹臺玉案》則根據酒色過度的病因,加入了人參、沉香以補益氣機,更適合於因酒色傷身所致的咳嗽、兩肋疼痛。

總體而言,「清氣化痰湯」是一個配伍精良、療效確切的古方,其應用廣泛,在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價值。

傳統服藥法


人參8分,沈香8分,青皮8分,甘草2分,知母1錢5分,桑白皮1錢5分,地骨皮1錢5分,五味子21粒,蘇子1錢,半夏1錢(薑礬制),麥門冬1錢。
水煎,食遠服。

枳殼、大黃、梔子、花粉、黃芩、薄荷、牛蒡子、天麻、杏仁(炒,去皮尖)。
竹葉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氣喘大便秘結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化痰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四。 組成:枳殼、大黃、梔子、花粉、黃芩、薄荷、牛蒡子、天麻、杏仁(炒,去皮尖)。 主治:驚搐,體壯氣實,氣湊痰喘,大便閉塞。

清氣化痰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人參8分,沉香8分,青皮8分,甘草2分,知母1錢5分,桑白皮1錢5分,地骨皮1錢5分,五味子21粒,蘇子1錢,半夏1錢(薑礬制),麥門冬1錢。 主治:酒色過度,咳嗽不止,兩肋疼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