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澤瀉散

MU LI ZE X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3%
膀胱經 10%
脾經 10%
胃經 10%
心經 6%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腎經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牡蠣澤瀉散

組成:牡蠣、澤瀉、蜀漆、葶藶子、商陸、海藻、天花粉。

整體功效:利水消腫。

主治: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水氣停聚,腰以下浮腫小便不利,脈沉實有力者。

:大病瘥後,指的是身體大病初愈之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指的是腰以下出現水腫的症狀。水氣停聚,指的是水腫的症狀比較嚴重,水液停留在體內不能夠排出。腰以下浮腫,指的是腰以下的部位出現水腫的症狀。小便不利,指的是小便排出困難。脈沉實有力者,指的是脈搏沉實有力。

方解:牡蠣、澤瀉、蜀漆、葶藶子、商陸、海藻、天花粉,這七味中藥都是具有利水消腫功效的中藥。牡蠣具有軟堅散結化痰利水的功效。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蜀漆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商陸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海藻具有清熱利水、化痰軟堅的功效。天花粉具有清熱利水、化痰軟堅的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具有較強的利水作用,因此在服用本方期間,需要注意補充水分,以免出現脫水的症狀。

文獻參考:《金匱要略

拓展閱讀:《中醫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牡蠣(熬)澤瀉、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藶子(熬)、商陸根(熬)、海藻(洗去成)、栝樓根各等分。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白飲和服,日3次。小便利,止後服。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牡蠣、海藻軟堅行水;葶藶子、澤瀉瀉肺利水;蜀漆、商陸根逐水泄栝蔞根生津止渴,與利水藥合用,使水去而津不傷。諸藥合用,共成逐水消腫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腎虛者忌服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牡蠣澤瀉散, 出處:《傷寒論》。 組成:牡蠣(熬)、澤瀉、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藶子(熬)、商陸根(熬)、海藻(洗去鹹)、栝樓根各等分。 主治: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