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澤瀉散

MU LI ZE X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腎經 17%
肝經 13%
脾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10%
心經 6%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3%
肺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牡蠣澤瀉散中包含牡蠣,主要是利用牡蠣的特性來治療疾病。

  1. 滋陰潛陽: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可治療陽亢上炎、虛火妄動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失眠、心悸、眩暈、耳鳴等。
  2. 降逆止嘔:牡蠣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牡蠣與澤瀉搭配使用,可起到滋陰潛陽、利水滲濕、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治療腎虛水腫、心悸失眠、胃氣上逆等病症效果顯著。

牡蠣澤瀉散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之功。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善於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兩者合用,可加強利水滲濕之效,適用於水濕內停、痰濁壅盛所致的病症。
  2. 清熱瀉火:澤瀉兼具清熱瀉火之功,能清泄膀胱熱,利水消腫。牡蠣亦能清熱解毒,降火消痰,與澤瀉相輔相成,可更好地清熱瀉火,適用於熱病、濕熱、痰熱等病症。

牡蠣澤瀉散中加入蜀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蜀漆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牡蠣澤瀉散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蜀漆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增強藥效。
  2. 配伍增效: 蜀漆與牡蠣、澤瀉等藥材配伍,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蜀漆能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牡蠣能軟堅散結,澤瀉能利水滲濕,三者合用,可起到清熱利濕、軟堅散結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

牡蠣澤瀉散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瀉熱通便: 葶藶子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通便泄熱的功效。牡蠣澤瀉散本身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葶藶子可增強利水消腫之力,並可清泄肺熱,防止水濕內停導致肺氣不利而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
  2. 配合牡蠣澤瀉散清熱利濕之功: 牡蠣澤瀉散以牡蠣、澤瀉等藥物為主,清熱利濕、滋陰潛陽,主治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口渴煩躁等症。葶藶子可輔助牡蠣澤瀉散清泄濕熱,並通利水道,使濕熱之邪得以排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牡蠣澤瀉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利水和解毒消腫。其中的商陸成分在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商陸具有逐水利尿的功效,對於體內積聚的水分有很好的排出作用,幫助緩解水腫及尿少等症狀。此外,商陸還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有效地降低體內的熱邪,增強身體的排毒能力。這在治療由於溼熱或熱毒引起的病症中尤為有效。

牡蠣澤瀉散的組閤中,牡蠣負責重鎮安神,能夠協助穩定情緒和減少焦慮;而澤瀉則加強利水的效果,促進腎功能的正常運作。商陸的加入,使整個方劑的效果更加綜合且全面。不僅利水,還能清熱解毒,從而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達到良好的臨牀療效。因此,商陸在牡蠣澤瀉散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為方劑的療效增添了新的層面。

牡蠣澤瀉散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軟堅散結: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利水消腫之效。牡蠣澤瀉散主治水濕內停、痰濁凝滯之證,海藻加入其中,可增強利水消腫之力,並有助於軟化痰濁,使其易於排出。
  2. 配伍牡蠣,增強效力: 海藻與牡蠣相配,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牡蠣性寒,味鹹,具有重鎮安神、軟堅散結之效。海藻與牡蠣同用,可加強利水消腫、軟堅散結之效,並能協同鎮靜安神,使療效更顯著。

牡蠣澤瀉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利尿消腫之效。與牡蠣、澤瀉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清熱利濕之效,適用於濕熱蘊結之證,如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
  2. 降火解毒: 天花粉亦能降火解毒,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與牡蠣、澤瀉等藥材相配伍,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牡蠣澤瀉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藥性

牡蠣澤瀉散由七味藥材組成:

  • 牡蠣:鹹平,平肝息風,軟堅散結,制酸止痛。
  • 澤瀉:鹹寒,利水滌熱,除濕退黃,降血糖。
  • 蜀漆:辛平,清熱解毒,消腫散瘀,止咳化痰。
  • 葶藶子:苦寒,清熱利尿,涼血止血,消腫排膿。
  • 商陸:辛酸鹹平,利水消腫,活血通經,清熱解毒。
  • 海藻:鹹寒,利水消腫,散結消癥,清熱解毒。
  • 栝蔞根(部分文獻記載為天花粉):苦寒,清熱生津,潤燥止渴,消腫散結。

主治病症

本方主治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之證。即大病初癒,身體尚未完全康復,由於脾胃氣虛,不能制約腎水,導致水濕停聚於下焦,出現腰部以下腫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治療原理

  1. 利水消腫:方中澤瀉、葶藶子、商陸、海藻均有利水消腫之功,可將停聚於下焦的水濕排出體外,從而消除腫脹。
  2. 軟堅散結:牡蠣、海藻、栝蔞根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可消除因水濕停聚而形成的癥塊。
  3. 清熱解毒:蜀漆、商陸、海藻兼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清除體內殘餘熱邪,防止邪熱與水濕搏結,加重病情。
  4. 通經活絡:蜀漆、商陸尚有活血通經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加速水濕代謝。
  5. 固護津液:方中栝蔞根(或天花粉)能清熱生津,在大力祛除水濕的同時,兼顧津液的補充,防止因利水過度而損傷陰液。
  6. 急則治標:本方用藥峻猛,以迅速祛除水濕為首要目的,體現了“急則治其標”的治療原則。因其病後不堪受邪,故用急迫之法以散之。
  7. 鹹寒降泄:方中多用鹹寒之品,如牡蠣、澤瀉、海藻,鹹能入腎,寒能勝水,故能引導水濕下行,從小便排出。

病機分析

大病之後,正氣虛弱,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運化水濕能力下降,導致水濕停聚。水性趨下,故水濕易於積聚在腰部以下,形成腫脹。此外,病後餘熱未清,亦可與水濕搏結,加重病情。

方義闡釋

本方以鹹寒之品為主,配伍辛散、苦降之藥,共奏利水消腫、軟堅散結之功。方中牡蠣為君藥,鹹寒入腎,既能利水消腫,又能軟堅散結;澤瀉為臣藥,鹹寒利水,直達下焦,增強君藥利水之力;蜀漆、葶藶子、商陸為佐藥,辛散苦降,既能助君臣藥利水消腫,又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經;海藻亦為佐藥,鹹寒軟堅,消散水濕所致之癥塊;栝蔞根(或天花粉)為使藥,清熱生津,潤燥止渴,防止利水傷陰。諸藥合用,標本兼顧,共奏利水消腫、散結除濕之功。

總結

牡蠣澤瀉散為治療大病後腰以下水腫之良方,其組方嚴謹,藥性峻猛,能迅速祛除水濕,消除腫脹。然本方藥性偏於峻猛,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對於脾虛水腫者,應慎用本方,以免損傷脾胃,加重病情。

傳統服藥法


牡蠣(熬)澤瀉、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藶子(熬)、商陸根(熬)、海藻(洗去成)、栝樓根各等分。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白飲和服,日3次。小便利,止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腎虛者忌服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牡蠣澤瀉散, 出處:《傷寒論》。 組成:牡蠣(熬)、澤瀉、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藶子(熬)、商陸根(熬)、海藻(洗去鹹)、栝樓根各等分。 主治: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