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牡蠣5兩(熬),蜀漆(去腥),龍骨4兩。
鎮驚安神。
以水1鬥2升,先煮蜀漆減2升,納諸藥,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桂枝救逆場(《金匱》卷中)、桂枝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醫學綱目》卷三十二)、救逆湯(《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準繩·傷寒》卷五)、桂枝去芍
方劑組成解釋
- 桂枝:溫通陽氣,助心陽升發,有助於陽氣回歸。
- 甘草:補脾益氣,緩急和中,有助於陽氣回歸。
- 生薑:發散風寒,溫中散寒,有助於陽氣回歸。
- 大棗:補脾益氣,養血安神,有助於陽氣回歸。
- 牡蠣:平肝潛陽,鎮驚安神,有助於陽氣回歸。
- 蜀漆:收斂固澀,止血止汗,有助於陽氣回歸。
- 龍骨:鎮驚安神,有助於陽氣回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溫補陽氣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牡蠣5兩(熬),蜀漆(去腥)、龍骨4兩。 主治:鎮驚安神。主治:傷寒脈浮,醫者以火追劫之,亡陽,必驚狂,卧起不安者。火逆煩躁,胸腹動劇者;及瘧疾而有上衝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