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針散

拔針散

BA Z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7.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3%
脾經 16%
大腸經 15%
腎經 10%
心經 8%
胃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拔針散中添加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潛陽: 磁石性寒,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之效。拔針散多用於治療因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磁石可鎮肝熄風,使肝火下降,達到止痛、止眩的效果。
  2. 降逆止嘔: 磁石亦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肝陽上亢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磁石可鎮降胃氣,止嘔止逆,輔助其他藥物療效。

拔針散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有二:

  1. 破瘀通絡: 巴豆性峻,具有強力通經活絡之效,可有效穿透血瘀阻滯,疏通經絡,拔出瘀血,故名拔針散,意指其能如針刺般穿透阻滯,拔出瘀血。
  2. 消腫止痛: 巴豆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針對因瘀血所致的腫痛,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然而,巴豆性劇烈,使用需謹慎,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根據病症及體質,精準配伍,方可發揮其功效,避免毒副作用。

拔針散中含有蓖麻子,主要原因有二:

  1. 引吐瀉作用: 蓖麻子含有蓖麻毒蛋白,具強烈瀉下作用,可促進腸蠕動,排出體內毒素,達到拔毒消腫的效果。
  2. 消腫止痛: 蓖麻子亦具消腫止痛功效,可用於治療因外傷、感染等引起之腫痛。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拔針散的療效,加速傷口癒合。

然而,由於蓖麻子毒性強烈,使用時需謹慎,應遵醫囑,避免自行使用。

拔針散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開竅,活血止痛: 麝香氣味辛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拔針散為外用藥,其組成多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爲主,而麝香的通竅開竅之效,可助藥力深入肌膚,快速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2. 引藥導藥,增效作用: 麝香氣味強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肌膚,發揮更大功效。拔針散中其他藥物如乳香、沒藥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麝香可起到引導藥力,增強藥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拔針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肉中斷針」,即金屬異物(如針、鐵屑)刺入肌肉或軟組織後無法取出者。其作用機製非內服消融,而是透過外用貼敷,促使異物從組織中向外移動,最終達到「提出」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靈磁石(研)

    • 性味辛鹹而平,主入肝腎經,傳統用於潛陽納氣,然此處取其物理特性——磁石具吸附鐵質之力。
    • 推測用途:與斷針之金屬異物產生磁性互動,作為「引導」方向之基質,助異物移動。
  2. 巴豆霜(去油)

    • 辛熱大毒,峻下逐痰,外用則腐蝕瘡膿、破積排毒的效能。
    • 推測用途:局部刺激肌肉組織,引發輕微充血與收縮反應,形成「推擠」效應,迫使異物鬆動。
  3. 蓖麻子(去油)

    • 甘辛平,外用能拔毒通絡、消腫提膿。古方多用以拔出瘡毒或箭頭。
    • 推測用途:其黏滑特性可滲透組織間隙,降低異物與周圍組織的附著力,配合巴豆霜增強「推出」之力。
  4. 蜣螂蟲

    • 鹹寒有毒,《本草綱目》載其「治箭鏃入骨不可移者」,有破瘀攻竄之性。
    • 推測用途:蟲類藥善走竄,深入組織鬆解瘀滯,可能通過酶解作用軟化周圍結締組織,助異物移動。
  5. 麝香

    • 辛溫香烈,具透關通竅、無所不達之性。
    • 推測用途:芳香走竄引領藥力滲透,增強諸藥協同效應,促使組織間隙擴張以利異物排出。

三、綜合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磁性引導」、「組織鬆解」、「滲透推出」三層作用:

  • 磁石為君:定向吸附金屬異物,提供物理牽引基礎。
  • 巴豆、蓖麻為臣:一溫一平,刺激局部組織代謝與液體滲透,降低異物固著性。
  • 蜣螂、麝香為佐使:深入竅隧、通絡散結,改善微環境以利異物位移。

全方透過膏藥貼敷,形成持續性藥力滲透與物理牽引,使斷針由深層逐漸移至表淺,最終隨腐壞組織或膿液排出體外,體現中醫「提毒外出」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靈磁石(研)3錢,巴豆霜(去油)1錢,蓖麻子(去油)5錢,蜣螂蟲6個,麝香2分。
上為末。
摻膏藥上貼之,肉中斷針即提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拔針散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拔針散, 出處:《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組成:靈磁石(研)3錢,巴豆霜(去油)1錢,蓖麻子(去油)5錢,蜣螂蟲6個,麝香2分。 主治:肉中斷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